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老外談在華拍戲:有的不是殺日本人就是伺候娘娘

2016年07月17日 00:40:14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老外談在華拍戲:有的不是殺日本人就是伺候娘娘

  喬納森科斯-瑞德試穿《再見霹靂》的戲服。(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15日刊登題為《曹操:我在中國影視劇中扮演外國人》一文。文章摘編如下:

  每一個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都有自己的“中國故事”。喬納森科斯-瑞德(Jonathan Kos-Read)的這種故事比常人更多。其中一個是:不久前,這位現年43歲的美國演員接到一個電話,希望他參演《葉問3》。這個系列是關於李小龍的師父葉問的傳記片。角色很小,但他的經紀人給他談了一個在他看來高得“令人髮指”的報酬,製片方同意了。科斯非常激動,直到讀了劇本後,發現劇中還有一個需要外國演員出演的角色——一個更大更好的角色,是一個名叫弗蘭克的黑幫人物。

  這有點讓人煩。科斯-瑞德在中國的名字叫“曹操”,自1999年開始當演員以來,他已經出演了大約100部影視作品,如今他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外國演員。他在中國是名人,演藝生涯穩步上升。去年12月,他出現在動作片《尋龍訣》中,那是中國迄今為止歷史票房第五高的電影。科斯-瑞德想知道,導演不找他演這個弗蘭克,那會找誰呢?

  今年1月,作者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與科斯-瑞德碰頭,跟他一起去義烏。義烏是浙江省的一個貿易城市,距離上海165英里。我們從那裏坐車去橫店影視城,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片場,他在那裏拍攝一部新電視劇。

  科斯-瑞德顯得很疲憊。幾天前他剛從舊金山灣區飛到中國,他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女兒住在那裏。這位演員現在在美中之間來回跑,他以中國為家已有近20年時間。科斯-瑞德有著捲曲的棕色頭髮,夾雜著灰須的濃密鬍子,以及一張上鏡的寬臉。他愛説髒話,經常露出一副陷入深思、近乎惱怒的神情。晚上10點半我們登機時,他穿著一件長及腿肚的黑色衝鋒衣,在片場他就穿這個——中國的片場在冬天特別寒冷——背著一個沉重的雙肩包,裏面主要裝著攝影器材,那是他的個人愛好。飛機上只坐了一半人。科斯-瑞德吃力地沿著中間的通道走到最後一排,把背包扔到一個座位上,然後重重地坐到另一個座位上,仿佛是在長途汽車上搶座。

  在 兩小時的飛行中,科斯-瑞德喝了幾罐燕京啤酒,談起他在去年上映的影片《尋龍訣》中的角色。他在片中飾演一位邪教領袖的律師。在第一幕之後,他變成了僵 屍。到目前為止,那部電影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項目,合作的明星也是最大牌的。從量級上説,那部影片提高了他在中國本就很高的知名度。

  不過,科斯-瑞德熬了很長時間,才得以參演中國最重要的一部大片。他在加州托蘭斯長大,上的是藝術高中,他在那裏迷上了表演。後來他在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學習電影和分子生物學。他還選修了中文,並且下定決心掌握這門語言。1997年他搬到北京,開始漂泊,有一段時間住在學生宿舍裏, 有三個月時間強迫自己只説中文。“和其他人一樣,我來了後閒混了兩年,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做過許多嘗試,全都失敗了,”他説道。“還教過英語。”

  當時,中國只有少量外國演員,科斯-瑞德很快意識到,對片方來説,難得的是他身上結合了好幾種品質。他普通話説得很好,演得也不錯,長相符合很多中國人心目 中典型美國人的樣子:六英尺(約1.82米)高、方下巴、藍眼睛。他能以這個行業為生,但早期的角色都不太好。在他事業的那個階段,大部分中國電影製作人 對外國人和外國文化的了解依然很有限,他早期的角色往往反映出中國人對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他很少演壞人,因為在中國電影中美國人很少是壞人(壞人大多是由 一群在中國工作的日本演員來演)。相反,科斯-瑞德經常飾演“傻乎乎的傢夥”(他的原話)。他最常演的是愛上中國美女的傲慢的外國商人,但最後都是被甩, 因為女方必然會做出正義的選擇,與中國的求婚者在一起。有時他飾演主角的外國朋友,他的出現只是為了讓主角顯得更高大上;科斯-瑞德還飾演另一個老套的角 色,他稱之為“傻子”,也就是傲慢的西方人,到影片末尾,這個角色對中國的鄙視會轉化為敬佩。

  橫店影視城是個龐大而離奇的地方,佔地 8000英畝,其中一比一原樣複製的北京故宮是主要建築。科斯-瑞德説,“你可以四處走走,根本看不出區別。”在那附近有幾部戲正在拍攝。遊客每人花 199元便可進入片場。拍攝過程中,現場圍聚了一群又一群的遊客。這裡給人的體驗,和在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有很大不同。“不是像《大白鯊》那樣的驚悚電影, 而是殺日本人,或是和皇帝的妃嬪消磨時間,”科斯-瑞德説。

  儘管在中國扮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但大部分合拍片都不考慮科斯-瑞德。他説,好 萊塢的製片方想用自己的人。有一次,中國製片方對他説,因為他的身影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隨處可見,使他們的作品看上去太本土化。他只參演過兩部東西合拍影 片:一部是深海題材的史詩片,由中國的一名億萬富翁投資,演員大部分是外國人,另一部是在湖北山區神農架拍攝的一部野人題材的電影,那裏有過成百上千次據 稱看到野人的報告。每部影片都在拍攝現場頻頻出問題。迄今為止,兩部影片均未發行。

  科斯-瑞德説,大部分合拍片都以失敗告終的原因,中方的混亂和好萊塢的傲慢各佔一半。“他們來到中國説,‘我們是從好萊塢來的,我們更在行,你們認為是對的東西,必定就是錯的,’”他説。“如果帶著那種態度過來,就會遇到很多問題。你對他們想看到哪種故事就會有誤會。”

  隨著中國電影人弄明白了中國觀眾真正想看的故事,科斯-瑞德的工作性質發生了好轉。儘管他在《Knight’s Glove》的角色並不具有開創性,但現在,他經常會扮演越來越複雜的角色。

  科斯-瑞德認為,現在有越來越多樣化的角色可以供他這樣的外國演員出演,這是中國向外界進一步開放的結果。“如今有了更多的外國演員,”他説。“中國人了解一些外國人。所以他們寫出了更有趣的角色。我很幸運,因為我通常有更好的角色可以扮演。”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