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大學生見義勇為犧牲後成遊戲角色 媒體:是寓教于樂

2016年07月08日 15:26:5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英雄大學生成“遊戲角色”是寓教于樂

  將現實裏的英雄“搬進”遊戲,其實也是一種致敬、一種緬懷,不僅能夠寄託網友的哀思,其本身也承載著見義勇為的精神,于無聲處弘揚著正能量。

  還記得追截偷車嫌疑人而被撞犧牲的廣工大學生吳宏宇嗎?日前有網友發現,在遊戲《守望先鋒》裏出現了他的身影!原來,他被著名遊戲公司“暴雪”推出的這款遊戲收錄,化身為“英雄不朽”的宇航員,在虛擬世界裏永存。

  消息傳出,許多網友“被感動哭了”,還有玩家呼籲,如果你激鬥正酣,“也請你緩一緩腳步,為他獻上一束鮮花。”原來,20歲的吳宏宇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條朋友圈,就是等待這款遊戲。如今,他已不能和小夥伴們“並肩戰鬥”,自己卻成了遊戲中的“彩蛋”,被中外玩家所敬仰——在遊戲裏,他的角色是一名宇航員,胸口寫著“宏宇”二字,腳下有一圈白花,背後的紅色背景寫著“英雄不朽”……

  對此,我們應該怎麼看?有人感動,也有人覺得不妥,甚至質疑炒作。其實,沒必要想得那麼複雜,將現實裏的英雄“搬進”遊戲,也是一種致敬、一種緬懷,不僅能夠寄託網友的哀思,其本身也承載著見義勇為的精神,于無聲處弘揚著正能量。

  而從以往的案例來看,將玩家、英雄收錄進遊戲也確實能發揮正面意義。比如,青年曹芝源罹患骨癌卻樂觀、積極的勵志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他在身後成為《魔獸世界》裏的一分子,而他的故事也因此被更多人熟知,鼓舞了更多人。

  再進一步説,將現實英雄搬進遊戲其實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雖然它是自發的商業行為,但對於弘揚正能量、大學生德育工作也能有所借鑒。

  在日常生活中,好人好事、凡人善舉每時每刻都在上演,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精神應該得到更廣泛的關注,被更有效地弘揚。當前受眾細分,講究“分眾傳播”,對於公眾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説,其愛心的激發、培育也要更多地考慮受眾在哪,考慮其接收渠道和接受習慣。

  寓教于樂式的“刷存在感”可能更有效。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他們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吳宏宇的案例來説,遊戲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把現實中的英雄搬進遊戲,則可以讓正能量走進生活,讓榜樣來到玩家身邊,更能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

  不管怎樣,榜樣應該離生活更近,甚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別覺得牽強,吳宏宇現身遊戲的故事值得好好想想。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