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公安部“打拐神器”來了 收到推送你該做什麼

2016年05月22日 08:5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今後,當你低頭刷手機的時候,如果收到一條關於失蹤兒童資訊的彈窗,請注意:最近幾個小時、距離你500公里範圍內,有一名兒童被拐!

  這時你掃視四週,如果碰巧看到或者之前遇到過彈窗中的兒童和犯罪嫌疑人,請立即報警;如果沒見過,請隨手轉發,發動更多“附近的人”參與進來。如果你這樣做了,就加入到“全民打拐”行列中了。

  這就是近日上線的“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的強大功能,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這款“神器”讓“人販子”成為過街老鼠,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嚴密的保護。

  人人都可成為發現拐賣線索的“監視器”

  5月13日16時許,河北衡水火車站,兩歲多的彝族女童吉吉的父母,由於旅途勞頓打了個盹,醒來時發現身邊的女兒已不知去向。他們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警方根據辦案經驗,認為女孩被拐,第一時間立案偵查。

  幾個小時之後,“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官方微博發佈了失蹤女童的相關資訊,並附上女童和現場監控視頻拍攝的嫌疑人照片。15日零時,根據該平臺收到的一條群眾提供的線索,在河北、河南兩省公安機關通力協作下,犯罪嫌疑人馬某某在鄭州被抓獲,失蹤女童安全獲救。此時,距離案發時間不到兩天。

  這是通過“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試運作以來,通過該平臺成功破獲的第一起兒童拐賣案件。

  移動互聯時代,“反拐”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在阿里巴巴公司的技術支援下開發了“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于15日正式上線。該平臺利用移動互聯時代智慧手機的高度到達率,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讓“全民打拐”進一步成為可能。

  據介紹,這款“打拐神器”除了在新浪微博開設的名為“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的官方微博,還包括一個打拐民警專用的“釘釘”群,以及通過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基於地理定位的精準推送等。

  拐賣兒童犯罪令人深惡痛絕,公眾高度關注。然而一段時期內,社會上也存在著發佈虛假資訊的行為,不但“消費”了愛心,而且容易引起社會恐慌。

  現在,公眾獲取兒童失蹤資訊有了權威的官方渠道。“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官方微博自5月11日開通以來,關注粉絲已經超過17萬,目前已經發佈了8起失蹤兒童的資訊。

  對於全國打拐民警來説,通過該平臺的專用“釘釘”群,部、省、市、縣四級共5000余名打拐民警獲取兒童失蹤資訊後將第一時間甄別上報。失蹤兒童、犯罪嫌疑人體貌特徵、照片,打拐民警的聯繫方式等相關資訊會通過“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官方微博等新媒體、高德地圖等移動應用對公眾發佈。

  “以前公安機關如果需要發動群眾蒐集拐賣兒童案件的線索,一般都是印上大量紙質通告到處張貼。這個平臺建立後,可以更加便捷、廣泛地發動群眾蒐集拐賣兒童線索。”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巡視員陳士渠介紹,打拐民警登錄平臺系統,只要通過簡單操作,就可以通過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以彈窗形式向更多公眾瞬間推送失蹤兒童資訊。

  在當前智慧手機普及率極高、相關軟體用戶群體巨大的背景下,這種方式無疑大大提高了失蹤兒童資訊的傳播效率,使每一位公眾都可能成為發現拐賣線索的“監視器”。

  500公里內精準推送 讓“人販子”無處遁形

  打拐就是跟時間賽跑。犯罪分子將兒童拐走後,一般都會迅速將兒童進行轉移,兒童失蹤越久,就意味著尋找線索越加困難。“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在打拐中最大的殺手锏還是基於地理位置的精準推送。

  首先,縣級(包括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只要明確孩子失蹤的事實,在偵查過程中又沒有發現其他線索,認為需要發動群眾蒐集線索的,只要在當地履行審批程式,打拐民警就可以第一時間,把失蹤兒童的詳細資訊通過平臺予以發佈。

  “該平臺目前已經自動對接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新浪微博、高德地圖則會基於LBS地理定位把失蹤兒童的資訊精準推送給周邊用戶。”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劉振飛介紹。

  具體推送規則是:以兒童丟失地點為圓心,失蹤時間1小時以內的,推送半徑100公里;失蹤2小時以內,推送半徑200公里;失蹤3小時以內,推送半徑300公里;失蹤時間超過3小時,推送半徑500公里。隨著平臺的運作,未來還將有更多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客戶端和移動應用接入這個平臺,做到資訊同步精準推送,覆蓋更多的相關用戶。

  劉振飛向記者表示,隨著技術研發的不斷升級,阿里巴巴的技術團隊還將根據公安部刑偵局的具體要求,結合成熟的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能力,運用“人臉識別”等手段,為“網際網路+打拐”注入更多高科技力量。

  贏得時間,就是贏得希望。通過“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以資訊化手段提高效率,有效發動群眾,協助公安機關快速偵破拐賣案件,讓犯罪分子在群眾的眼睛下無處遁形。

  作為父母,作為公眾 你該怎麼做

  有了“打拐神器”,作為父母,作為公眾,你該怎樣參與到“全民打拐”中來呢?

  “兒童失蹤超過24小時,警方才會立案?”——作為父母,首先要澄清這樣一個誤解。

  201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於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其中規定,接到兒童失蹤或者已滿十四週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婦女失蹤報案的,經審查,符合管轄規定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開展偵查工作;不屬於自己管轄的,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處理。

  “公安部從來沒有兒童失蹤24小時才能立案的説法。”陳士渠説,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失蹤,應當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警方必鬚根據規定立即立案,開展偵辦工作。

  公安部此前已經明確,凡是發生的拐賣兒童案件,公安機關實行“一長三包制”,即由縣市區公安機關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擔任專案組長,並對案件偵辦、搜尋解救被拐賣人員、安撫被害人家庭等三項工作全程負責到底。

  作為公眾,當你在手機彈窗中看到失蹤兒童資訊的推送時,該怎麼辦?

  陳士渠介紹,首先可以根據手機推送的照片和體貌特徵等資訊,留意一下周邊有沒有失蹤兒童和犯罪嫌疑人的行蹤。如果發現孩子是獨自一人,應當立即報警,並留在現場,直到民警到達。

  如果孩子是與可疑人員在一起的,這個時候也要先立即報警。如果他們沒有移動,可以在旁邊悄悄守候,直到警方到達核查;如果可疑人員帶著孩子在移動,建議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悄悄跟隨,並隨時向警方通報可疑人員所處位置,確保警方快速到達現場控制可疑人員、解救孩子。

  通過網際網路織就“天羅地網”,依靠人民群眾發動“人民戰爭”——在移動互聯時代,有了專業打拐警力與民間反拐力量的結合,有了新媒體技術手段的支撐,人人參與、群防群治,“天下無拐”的願望還會遠嗎?(記者朱基釵)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