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張溝鎮的一位黃鱔養殖戶說,黃鱔早已經不喂激素了,主要是喂食飼料,輔以一些蚯蚓小魚等高蛋白的食物,營養就夠了。
農業部黃鱔行業專項首席專家、湖北長江大學教授楊代勤研究黃鱔養殖技術已有20多年。在他印象中,“黃鱔是避孕藥催肥的”這一傳言最早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2000年以前,黃鱔養殖技術不太成熟,一些小養殖戶的黃鱔養不大,或者容易死,就‘病急亂投醫’,有些人想到了投放避孕藥催長,傳言就是這樣起來的。”他說,事實上,試驗證明黃鱔服用避孕藥的效果並不好,對養殖戶來說完全是得不償失。
楊代勤介紹,在2002年7月到10月間,針對有關傳言,他帶領團隊做過一項黃鱔添加避孕藥的效果試驗。這項試驗採用馴食配合飼料技術,選取了900尾體重約為35克的黃鱔樣本。針對避孕藥的3種主要成分“雌三醇”、“雌二醇”、“甲基睪丸素”,試驗組設置了3個大組,每個大組下設3個平行小組,根據激素在飼料中添加量的不同,分別設置高、中、低3個劑量梯度,每種激素下有270尾黃鱔參與,總共810尾黃鱔按照每平方米30尾的養殖密度進行試驗。另有90尾黃鱔不使用激素。
試驗發現,飼料中添加激素的黃鱔,一個月內生長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黃鱔快了大約10%,但在一個月後開始大批死亡。高劑量組死亡率高達90%,中劑量組70%,低劑量組50%,3種激素導致的結果基本相同。
楊代勤分析,黃鱔吃了添加激素的飼料後,可能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增加了身體脂肪的沉積,隨之表現出抗病力差直至死亡的情況。
那麼,會不會有人利用“從黃鱔吃激素到大量死亡之前的這一個月時間差”將黃鱔快速上市呢?對此,專家表示,為了10%的“虛胖”而冒黃鱔死亡的危險,再加上避孕藥的成本,對養殖戶來說劃不來。
疑問二:雌鱔用激素能加快轉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