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介紹,查處“三非”外國人工作存在發現難、界定難、取證難等問題,成都每年都開展集中清查活動,但效果並不理想。
成都發現“三非”外國人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外國人主動到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簽證時發現其簽證已經過期;另一種為社區民警、計劃生育人員等在走訪時發現問題,或周邊群眾舉報後查實為“三非”外國人。
“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哪些情況下屬於外國人非法就業,實踐中我們遇到過諸如外國人在西安有就業許可,後到成都工作是否為非法就業等案例;由於外國人非法就業,雇傭雙方都要受到處罰,因此雙方往往不簽訂勞動合同,而是口頭協定,像在培訓機構、娛樂場所工作,都是上一天班結一次賬,且達成攻守同盟,公安機關發現、取證都非常困難。”王琳説。
修法重點是加大懲處力度
專家指出,解決“三非”外國人問題,重要的是提高外籍人員進入中國的門檻和條件。
童話作家鄭淵潔近日在其微博上發起一項投票——是否應該提高外國人入境中國簽證門檻。截至5月21日下午,共有2638人參加,94%的人選擇了“嚴查入境中國之外國人的存款、房産、有無工作”選項。
向黨指出,我國現行的出入境管理法制定於1985年,已難以適應當今新形勢的發展。
去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這部法律草案將原有分別規範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入出境的兩部法律合二為一,對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規範進行整合。
今年4月,王琳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列席了該草案的審議。她認為,草案規範了外國人在華就業、明確了對非法就業的界定、規定了核查、遣返“三非”人員的措施,對治理“三非”問題將有積極作用。
向黨透露,目前修法已進入二審階段,修改的一個重點就是加大對“三非”外國人的處罰。
一個細節是,在草案初稿中,對“三非”外國人的處罰標準比現行法律嚴厲一倍,後來又將處罰標準翻了兩倍。
“嚴厲處罰是國際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家甚至將其入刑化、入罪化,對非法移民採取監禁手段嚴懲,而我國只是按照行政違法處以警告、罰款、拘留、拘留審查、遣送等。”向黨説。
針對此次北京警方將採取重點社區清查、重點部位定期整治、嚴格審查簽證申請等措施,加大整治“三非”等外國人違法犯罪工作力度,同時向社會徵集“三非”外國人線索這一舉措,向黨表示:“整治‘三非’等外國人違法犯罪工作,絕非我國獨有,集中清查式的方式也普遍存在於別國。”
向黨建議,解決“三非”問題,首先要從立法上查漏補缺,彌補法律上的缺位,需要法律更加明確公安機關的查處職能和方式;其次公安機關要將清查行動常態化,融入派出所等日常的勤務中;另外,公安機關要加大宣傳力度,讓雇傭者、協助者(非法仲介)知道行為的違法性,進一步規範雇傭市場和仲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