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南京200萬張民國戶籍卡重見天日 免費向市民開放

時間:2012-03-31 14:58  來源:揚子晚報

  南京市檔案館,三樓拐角。南京市檔案局檔案管理處副處長胡剛打開那扇不起眼的小鐵門。

  鑰匙轉動的聲音響起,門內豁然開朗,10余個高大的金屬櫃整齊排列。櫃面有很多小抽屜,隨意抽出一個,那些邊緣毛糙、顏色泛黃、手感古舊的戶籍卡已在眼前。

  “6年前,這些寶貝剛剛運來,還是裝在那種民國時的木箱裏,上面的積塵都能寫字。”胡剛笑著説。

  將歲月回溯60多年,那時的民國“首都警察廳”該算是這些戶籍卡的故鄉吧。解放後,它們被南京市公安局接收,很快就被新的人口戶籍檔案取代,退出了歷史舞臺。歷經流離後終被封存入浦口石佛寺倉庫深處,無人問津,鬱鬱而湮。

  2006年底,就是胡剛口中的6年前,得到資訊的南京市檔案館接管了這批戶籍卡。裝車、上路、搬卸……從浦口石佛寺到鼓樓南京市檔案館,短短20多公里的旅途,卻是對已垂垂老矣的卡片的救贖。等待它們的,是生命涅槃。

  用去近5年時間,南京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們把這近200萬張的腐舊卡片除塵、消毒、編號,珍藏進了眼下這座光線充足、溫濕恒定的高科技庫房。只字片言,實難道盡這一工程的浩大和艱辛。而不親身走進這座館房,親眼看到這些卡片,也完全無法想像那種古樸與現代交融、歷史和現實輝映的神奇。

  接受採訪時,胡剛不時揉著肩頸,“這幾天掃描器用多了,快成歪脖子了。”據悉,民國戶籍卡電腦資訊錄入的工作在整個處室奮戰幾年後,至今仍在繼續。“300萬條明細、3000余萬字的文字錄入已近完成,現在主要是圖片掃描和資訊合成。”

  可以想見,他所勾勒的那座屬於民國戶籍卡的電子庭院,是何等浩大軒昂。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