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木板圍廁所沒有頂
如今,多數牧戶在冬天不住蒙古包,改住磚瓦房和彩鋼房,後兩者的保溫效果要好。烏蘭家的彩鋼房用磚瓦隔成了兩間,有50多平方米,夫妻倆和兒子都睡裏屋,外屋待客。
在居住條件上,政府投入了不小的財力,這間彩鋼房,烏蘭只掏了一小部分,大頭是政府出資。電視、收音機幾乎已普及,冬天沒有什麼外出活動,每天辛苦勞動後,一家人難得的休閒,就是通過它們獲得的。烏蘭13歲的兒子德格金最喜歡看電視裏演的變形金剛,他在鎮裏上小學,一開始,德格金有些靦腆,可一説起北京,話就多起來,他請記者留下電話,説以後最想來北京看天安門。
下午,烏蘭去上廁所,烏蘭家的廁所用木板簡單圍起來,沒有頂,“冷,習慣了,要是鬧肚子就慘了,只能加快速度。”牧區的“衛生間”幾乎都是簡易的,在陳巴爾虎旗呼和諾爾鎮,只有聚在一起的8個“試點”蒙古包內設有室內衛生間,這種蒙古包是用磚瓦砌的,條件和城裏的房屋一樣。但多位旗裏和鎮裏的幹部坦言,為了保護草原的基本生産特點,這樣的“試點”尚很難全面推廣。
行 打出租來回240元
在烏蘭家,記者遇到了來等“計程車”的斯琴,斯琴和烏蘭是親戚,斯琴住在烏蘭家南邊的草原更深處,距離烏蘭家10多裏地,早上她穿上厚厚的大衣,步行一個多小時來到烏蘭家。“我想去鎮上看病,這些日子胳膊麻。”
所説的“出租”其實就是平日裏送菜收羊的半斗車,有需要了打電話叫一聲,著急的話囑咐一聲,一個多小時就能到,不急的話,上午打電話,下午方便的時候再過來。斯琴之所以來烏蘭家等“出租”,是因為烏蘭家附近有條沙石路,積雪不深,車能進得來,再去遠處的斯琴家,車就“無能為力”了,只能步行。
烏蘭家距鎮上30多公里,一去一回收費240元,這是冬天的價。夏天能打個對折。如今很多牧民家中都有車,沒車的牧戶就找朋友搭,如果不是冬天,交通還真不算大問題。但冬天不同,普遍積雪都能沒過半個越野車輪,有時候單獨一輛車不敢上路,還得找一輛車陪同。記者進牧區的路上就深有體會,車行至一處風口,由於積雪過硬,越野車陷進雪裏,刨雪推車無用,手機沒有信號,幾乎與外界失去聯繫,幸虧當地嚮導提前打過招呼,一輛鏟車順著車印尋來。當地人説,在風雪天的草原上開車,根本無法計劃時間,以前也常有牧民開車誤在雪中,能辨別方向的牧民就棄車走回家,雖然政府一定會派車尋找,但牧民往往覺得走路回家比原地等待更有主動性。(記者 鄒樂/文 姜浩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