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望京地標被指“山寨”世博中國館 建造方否認

時間:2011-12-18 09:40  來源:新京報

望京新地標的外觀被指模倣世博會中國館。本報記者 楊傑 實習生 崔楠 攝

  近日,一尊類似世博中國館造型的建築物出現在望京街頭,引起市民議論。該建築物由朝陽區望京街道建造,政府部門稱其為地標性建築,目的是方便居民和路人認路。但有市民認為,這並不能代表望京的特色,還有人稱,北京市規劃委網站上無對此建築的批文。昨日,城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新地標酷似中國館

  這尊高約18米、佔地約百平米的建築物矗立在朝陽區望京西路和阜通西大街的交叉口,其自下而上分為灰色磚墻和倣古造型的圍欄、四根紅色立柱、類似“世博中國館”的紅頂和中英文的“望京歡迎您”。

  昨日,這尊已經竣工的建築物周圍仍沒有任何介紹文字,無法獲知其設計單位。多位附近居民稱,該建築物今年7月開工,本月初竣工,夜間紅色立柱和紅頂都會發出紅色光芒,遠處看來很醒目。

  網友投票表示不滿

  根據望京網五天前對該建築發起的一項調查,101名投票者中有63名認為它“是拙劣模倣世博會建築的雕塑,涉嫌侵犯智慧財産權”。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講師、策展人皮力發微博稱,該院校距離“新地標”只有約800米,“這樣一個拙劣的、模倣的雕塑出現在學校周圍,它足以摧毀我們的學生對於創造的渴望,對於創造力的信心”。

  一位居民説,望京聚集著不少國際知名企業,還居住著不少外國人,用這個類似世博會中國館的建築當做望京的新地標,似乎並不合適。

  ■ 回應

  設立地標本意為指路

  望京街道辦宣傳人員徐女士稱,望京的道路都不是正南正北,街道設立這個地標為的就是給在望京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她稱,“跟中國館沒有什麼相聯繫的地方”,就是想找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一看是什麼的建築,無意當中就重(合)了”。至於設計方案,她稱“是咱們自己找建築公司做的”。

  徐女士表示,未來望京的主要路段將再建三個這樣的地標,但具體方案還將徵集居民意見。

  據朝陽區政府熱線官方微博回應,在望京地區建此地標建築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為一把打開望京“迷城魔咒”的鑰匙。現已建成的地標建築具有高大、方正、易識別的特點,且面向正南,能充分發揮其地理標誌性的功能。同時,此地標建築的設計、構造和功能,均有它獨特的性質和作用,並不是“模倣世博會建築的雕塑”。

  ■ 爭議

  到底有無規劃許可?

  有網友發現,在市規劃委員會網站上並沒有該建築物的規劃意見書。對於批文的情況,望京街道徐女士稱“不清楚”。

  記者登錄該網站的規劃意見書公示欄,發現屬於該地塊的只有2010年的一份關於文化展廳及其他用房的意見書,且建設單位是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市規劃委值班人員建議,在週一至週五工作時間再詢問朝陽區規劃部門。

  昨日,記者以市民身份向北京市朝陽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反映。城管望京分隊的隊員到現場拍照存證,不過因還需向規劃部門了解情況,暫未做出答覆。

  建築是否構成侵權?

  中國社科院智慧財産權所研究員周林表示,認定一個建築是否構成侵權的過程相當複雜,不能單純依據其有多少比例的相似。與其侵權後補救,倒不如在建築物最初立項時,政府部門就嚴格把關,除了考慮容積、綠化、安全等,還應該考慮建築樣式是否侵權。

  ■ 觀點

  建築立項時公眾發聲不充分

  對於城市中越來越多的爭議性建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王中表示,公眾的參與度、發聲渠道是不充分的。他建議未來在重要場所和社區,尤其是建設如此大的建築物或雕塑時能進行網上公示,為公眾在立項前事先發表意見提供平臺。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