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從湖南到廣東打工。阿山留在湖南老家,跟著爺爺奶奶長大。“雖然爺爺奶奶對他很好,但他們畢竟沒有文化,連字都不認識幾個,更不用説看老師的評語了”。
在小李的記憶中,阿山從小就盼著父母回家,特別是過年團聚時,“他還是很快樂、很活潑的”。
阿山十三四歲就離開校園,跟著父親到廣東打工。當時年紀小,又在父母身邊,體會不到生活的壓力。
“但慢慢長大了,長相、學歷都讓阿山覺得自卑。”小李説,阿山感到自己越來越不適應社會。
“前幾年他父親的手斷了,為了治療家裏欠了外債。”母親哽咽著,知道孩子出事時,夫婦倆能找到的錢不超過1000元。
儘管醫院告知他們阿山如不及時治療,今後將有癱瘓的可能性。“但單是手術費就要6萬元,整個治療要差不多20萬元,所以只能運回老家,實在沒有辦法了”
昨天下午,阿山的母親忙裏忙外地辦理出院手續,其表叔幫忙租了輛小麵包,父親好不容易湊滿了6000多元的急症治療費,“起碼命是保住了。”
而急診室裏的阿山,把頭扭向內墻,沉默不語。(見習記者/閆崑崙 記者/謝苗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