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打工子弟學校被取締 學生因分流太遠輟學告政府

時間:2011-08-21 10:14  來源:京華時報

  無資質的打工子弟學校被取締後,小學生梅梅(化名)被分流到離家較遠的學校,無奈輟學在家。梅梅因此將朝陽區將臺地區辦事處告上法庭,要求撤銷取締學校的告知書。

  記者昨天獲悉,朝陽法院尚未受理此案。

  分流學校太遠輟學

  梅梅現年9歲,吉林人。2007年,她隨同母親牛女士來京,租住在朝陽區東壩鄉。到了入學年齡,她在離家較近的東北亞學校上學。

  梅梅起訴稱,今年6月底,將臺地區辦事處文化教育衛生科對東北亞學校簽發了告知書,稱東北亞學校未按相關程式取得辦學資質,“為了你校師生的人身安全,確保地區的安全穩定,現責令你校于本學期末予以關閉。自接到告知書之日起,做好學生家長的宣傳解釋工作,確保社會穩定”,“若你校不遵照執行,鄉文化教育衛生科將責令村委會對你校斷水、斷電,並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堅決予以取締”。

  隨後,梅梅被鄉文化教育衛生科通知分流到另一所打工子弟學校安民學校辛莊校區。牛女士自稱帶女兒前去考察,發現辛莊校區距離住處太遠,上學路途需換乘兩次,在不堵車的情況下,單程將耗時至少兩個小時,上學將極為不便。記者從百度地圖上獲悉,兩校之間的直線距離近8公里。

  因牛女士需每天上班,無法接送梅梅,遂決定不讓她到新學校就讀,無奈只能暫時輟學在家。8月初,牛女士代梅梅委託律師寫了訴狀,決定起訴朝陽區將臺地區辦事處文化教育衛生科,要求撤銷文化教育衛生科對東北亞學校簽發的告知書。

  記者昨天獲悉,律師已將起訴書寄送朝陽法院,目前朝陽法院還未受理此案。

  被取締校想繼續辦

  昨天下午5點半,記者來到東北亞學校,這個學校位於朝陽區將臺鄉雍家村,有20多間教室。

  教室外,生了銹的鐵質桌椅和斑駁的木質桌椅堆放在一起,一名校工正在整理和拆卸。校工告訴記者,學校辦不下去了,這些桌椅校長捨不得賣掉,準備送給其他打工子弟學校。

  辦公室一名張老師説,東北亞學校在雍家村開辦了8年,其中2009年,學校還接收過其他打工子弟學校分流來的學生,受到朝陽區教委的表揚,“6月底,文教科開始在學校發通知,説學校沒有資質沒有備案。”

  這名張老師介紹,學校設有十個年級,從學前班到初三,被取締前約有學生800人,都是附近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被取締後,校長想繼續辦下去,但外部壓力太大,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每天有10來個孩子依然過來上課。

  >>律師説法

  受教育權利被侵害

  梅梅的律師彭劍説,朝陽區教委和東北亞學校簽有安全檢查協議,將臺地區辦事處文化教育衛生科也每年對東北亞學校進行安全檢查等監督活動,梅梅母女據此認為該學校屬於被政府合法承認的民辦學校,對此産生信賴,如今將臺地區辦事處突然取締學校的行為,造成了梅梅上學困難,實質上侵害了她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彭劍律師還指出,牛女士這樣的打工者支援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如果政府確保他們的孩子可以在居住地及附近教育機構接受義務教育的前提下,他們支援政府取締沒有資質的民辦學校。但是像現在這樣,政府沒有考慮打工者子女受教育的實際情況,不適當地取締東北亞學校這樣的民辦學校,致使很多孩子無法實現最底線的受教育權,這是眾多攜妻帶子的打工者無法接受的。

  >>官方回應

  將就近興辦新學校

  昨天下午,記者致電將臺地區辦事處文化教育衛生科。一名工作人員稱,6月底,按照朝陽區教委的統一安排,確實依法取締了三所打工子弟學校,包括東北亞學校。這三所學校都沒有辦學許可證,屬於無資質辦學。朝陽區教委協調安排了分流措施,已經將學生們分流到附近的學校。此外,朝陽區教委還在東北亞學校附近選好地址,準備興辦一所正規的學校以便於附近學生就讀。

  這名工作人員還表示,辦事處依法取締東北亞學校,但沒有採取強制措施,目前這個學校還在上課。

  前天,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大興、朝陽、海淀三個區共有24所流動人口自辦學校面臨拆遷,涉及在校生14000多人。市教委要求各區縣進行分流安置。記者注意到,市教委和朝陽區教委在談到分流問題時,均未提及“就近”原則。(記者 劉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劉洋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