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溫州動車追尾輿情解讀: 微博成網路“人民大會堂”

時間:2011-07-26 14:13  來源:人民網

熱門新聞跟帖

論壇熱帖速遞

意見領袖博文推薦

  一、25日輿情數據:

  數據説明:熱門新聞跟帖數據來源於新浪、騰訊、搜狐、網易四家門戶網站24小時內新聞排行,排行依據為跟帖評論數;論壇熱帖速遞數據來源於天涯社區、網易論壇、鳳凰論壇等15家知名網路社區時政類板塊24小時內熱帖排行,排行依據綜合點擊量和回復數;意見領袖博文推薦數據來源於200余位具有影響力的知名意見領袖24小時內博文排行,排行依據綜合點擊量和回復數;微博熱門話題數據來源於新浪、騰訊微博當日熱門話題排行,排行依據綜合轉推數和評論數。數據收集截至當日13時。

  二、輿情會商室

  輿情背景:

  7月23日晚20點溫州發生動車追尾脫軌事故,胡錦濤、溫家寶等先後作出重要批示。截至7月25日8點,已有200多人送往醫院救治,35人死亡。在新浪微博中,關於該話題共有4581899條相關微博,連續兩天位於熱門話題榜之首。而接連發生的鐵路事故,使公眾對鐵路部門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嘉賓:

  瀋陽,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和電腦學院教授,博導,新疆大學客座教授,美國PSU訪問學者。

  主持人:楊月輝,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助理分析師

  會商實錄:

  主持人:首先向“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中離去的鮮活生命致以深切哀悼。這次事故是天災,還是人禍?微博、傳統媒體在這起突發事件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公眾對於鐵道部門心態有何變化?有關部門又將如何彌合與公眾之間的“斷裂帶”?歡迎各位網友圍觀我們的“輿情會商室”,也非常感謝瀋陽教授再次做客我們的“輿情會商室”。

  微博是網路的“人民大會堂”

  主持人:在“人人皆是記者”的年代,微博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溫州動車脫軌事件的輿情生成中,我們可以看到微博在這起突發事件報道中的作用。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博直播突發事件過程有哪些方面的特點?

  瀋陽:微博在這次事件中是民眾最直接最快速的資訊來源、尋親陣地、防騙高地,微博在整個事件中進行了全方位的直播,微博資訊現場感強、滲透率高。現場網友發出的資訊也表明微博在今日中國的普及流行程度,要了解今日之中國,一要線下調查,二要上微博。微博已成為新聞媒體的基礎性平臺,其歷史意義堪比報紙和電視,微博是網路的“人民大會堂”,人人皆可參與,人人皆是代表。但是在微博發展的現階段,意見領袖太多,專業人士太少,當真相不足或不及時的時候,謠言也會到處傳播。

  微博在本次動車追尾事件中出現了“黃金一小時”的特點,也就是説,首發的現場網友博文比傳統媒體早發一小時,因此所發佈的資訊都是原生態的。在後續跟蹤性報道中,傳統媒體有一個重要工作要做,就是把原生態的狀況聚合起來,給公眾一個直接的資訊。網友在發現這些原生態的狀況時,也會持續跟進轉發,這是傳播第一階段的特點;第二階段,傳統媒體確認現場事故消息之後,開始持續報道,恰好這次也有記者在火車上,就形成傳統媒體在現場和後方同時報道的態勢,這次事故發生在發達地區,有非常多本地媒體資訊傳播很迅速,如浙江交通之聲進行了連夜直播。微博中也有大量網友半夜在上線,所以讓當天許多網友都推遲了睡眠時間。整個資訊傳播在微博當中經過半夜的激蕩和微旋律的整合,網路上已經有若干結論性的意見,第二天傳統媒體就繼續接力,很多意見領袖開始發聲。

  實際上,這給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意見匯總的資訊渠道。第二天媒體對新聞進行進一步追蹤報道,網友利用微博平臺進行尋親、防止上當受騙、專業知識普及等一些資訊的發佈。此次微博傳播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人肉搜索式的歷史追責,通過對網際網路中的舊聞和最新新聞進行匯總分析,指出其中相互矛盾和一些潛在規律,這種模式可能會成為微博發文的一種重要形式,資訊時代的對簿公堂,無處不在又無處可逃。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