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地鐵專家堅守4000月薪崗位 面對百萬年薪未被挖走

時間:2011-07-26 14:11  來源:工人日報

  瘦高個子,板寸髮型,身著白色襯衫,白凈的面孔上架著副眼鏡,時刻保持著面部柔和淡定的曲線,這種知識分子的特質和鄰家大哥的謙和,讓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四公司項目副總經理王景斌有了一種讓人親切和信任的氣質。也許這讓他的事業走得踏實而順暢。將近不惑之年的他,是中央企業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現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在快速發展地鐵交通,他作為北京市“地鐵建設青年專家”更加炙手可熱。

  百萬年薪沒把他挖走

  2006年12月,地鐵雙井車站主體即將完工,王景斌因一項工程的牽連,被撤離項目經理職位,調回四公司機關工作。

  雖然這樣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可以照顧家人、調整身心,可他還是明顯地感覺到了鄰里和同事的疏遠,那種被人躲避、孤立的感覺讓他心裏非常難受。

  不時有人勸他“跳槽”,“憑你10年多地鐵施工經驗和地鐵建設青年專家頭銜,一年掙個三五十萬元,根本不成問題。”對這種勸説和聘請,王景斌總是一笑了之。

  正當此時,深圳一傢俬營企業開出了年薪100萬元的報酬力邀他“加盟”。這對王景斌來説誘惑力非常大:此時,他的家庭狀況是妻子捨棄了工作全心照顧家庭,一家三口的開支全部依賴他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為了孩子上學,他們剛剛在懷柔城區貸款買了房子,70多萬元的房款等著還……如果“跳槽”到這傢俬企上班,一年就能解決這些壓在他頭上的經濟壓力。

  但這樣“一本萬利”的好事,卻沒籠絡住正處於低谷的王景斌。

  “這些年來是單位培養了我,領導也很關心照顧我,給了我很多榮譽,我不能為了利益説走就走。”説完,王景斌習慣性地“嗯”了一聲,肯定了自己的説法。

  為什麼能在時下這個跳槽已經很普遍的年代“從一而終”般地抵住誘惑?“也許我跟四公司的緣分深吧。”跟人解釋不清楚的時候,王景斌就這樣説。

  實習時被提前 “ 預定 ”

  1995年,作為石家莊鐵道學院“3+1+1”制(學習3年,實習1年,返校1年)隧道工程專業學生,王景斌來到了中鐵十六局集團四公司地鐵段承建的北京地鐵王府井車站實習。

  一年實習期滿時,一向精打細算的段長為了留住這個肯動腦子又肯吃苦的愛徒,主動向這個“窮大學生”開出了優惠條件:在王景斌返校一年期間,地鐵段每月向他提供200元生活費,條件是王景斌畢業後,還要回到地鐵段,與地鐵段簽約。

  為了留住一個學生,一家單位如此鄭重懇切,這別説是在地鐵段、就是在整個公司也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王景斌在感到驕傲自豪的同時,也深深地被感動了,自己只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大學生,何德何能受到如此看重與厚待?這段經歷在他的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7年,他如約回到了地鐵段,與同期學員不同的是:他已是有兩年工齡、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成為當時建設的王府井地鐵車站科技攻關的“主攻手”。

  看似一帆風順的背後,其實有著成長中的付出與艱辛。一位同事回憶道:“那時冬天地鐵施工大幹,天剛亮別人準備洗漱時,他已經到隧道檢查一遍回來了。”

  一直到王府井車站施工結束,王景斌從未把結婚已經3年的妻子接到北京玩過,當年妻子把懷孕的喜訊電話告知10多天后,他才利用回機關辦事的機會,從40公里開外的工地趕回來。

  在北京地鐵施工的10年間,隧道成了他另一個家。他參與施工和技術攻關的地鐵王府井車站獲得國家工程最高獎“魯班獎”,東四車站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和“北京結構長城杯金質獎”,雙井車站也獲評“北京結構長城杯銀質獎”。

  “ 無心插柳 ” 給了他施展的機會

  2007年9月,十六局集團承攬到進入成都鐵路局的第一項國鐵大項目——六沾鐵路W3標項目,任務完成好壞直接關係到今後集團公司在成都局的市場份額,建設管段內10489米的3座高風險隧道和1898米的4座橋梁的重任落在四公司的肩上。

  在集團公司召開的項目經理和總工公開競聘會上,作為陪同競聘的王景斌,因為針對工程的見解切中要害,當即便引起了領導和評委注意。

  結果,他這個“無心插柳”的“陪標者”居然從“配角”變成了“主角”,擔任了堪稱“地質博物館”的六沾鐵路W3標項目總工程師。

  因為公司的這種任人唯賢的公平機制,給了30歲出頭的王景斌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後來,在六沾工地上,他的這兩項優化方案得以採納實施,並安全建成了這座四公司歷史之最的橋梁和特長瓦斯隧道。

  2010年9月,成渝客專鐵路開工施工。四公司管區內資陽沱江多線特大橋是全線控制性工程,設計採用的90+180+90米梁拱體系是目前全國客運專線工程最大的跨度梁拱體系,技術難度和安全風險很高,即便如此,業主還是要求加快進度,位於河道邊的兩座墩身必須在汛期來臨前躍出水面。

  出任項目經理的王景斌再次出臺一系列管理制度,提前14天實現了汛期前主墩出水面的目標。

  工作17年來,他制定的優化方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數以千萬。

  艱苦的歲月讓人留戀

  在六沾工地過年的情景,是王景斌夫婦記憶最深的一個春節。當時,項目部正處於安家設營階段,工地上只有寥寥數人在值班,其他人都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回家過個團圓年。作為項目總工的王景斌留在了工地,“大家出門在外都不容易,能回家多休幾天就多休幾天,我經常不在家都習慣了。”

  為此,妻子只好帶著4歲半的兒子千里迢迢趕到六沾項目部與他團圓,正趕上那場百年不遇的西南雪災。鋪天蓋地的茫茫大雪使氣溫驟降,項目部水管被凍裂沒有飲用水,只能到當地老鄉家裏挑水吃。晚上屋裏的溫度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蓋上兩層被子還凍得瑟瑟發抖,房樑上結的冰掉到了兒子熟睡的臉上……“有時候艱苦的生活反而增強了人們的凝聚力,也許是幹工程艱苦吧,反而對親人、對企業、對同事有了更多的留戀。”

  “王景斌這個人特別實在,不管什麼事情從不記仇,心裏裝著的都是別人的好。”妻子欣賞的話道出了他善良的本性和感恩回報企業的心理。

  圖紙變為現實最有成就感

  2011年春節期間,一年幾乎沒有休假、趁開會回京一天的王景斌做了件對妻子和兒子來説有點“出格”的事情:專程繞道坐了回五號線地鐵,把東四車站裏裏外外、角角落落都觀賞了一遍。“周圍環境與當年都不一樣了!”站在熙熙攘攘的東四街頭,王景斌感慨萬千,當年建這座地鐵時他30歲,而今,他已年屆不惑了。

  當年,東四地鐵車站施工時遇到了全線頭號難點:在朝內菜市場正常營業的情況下,在地面車流如潮、管線如織,與地面垂直距離僅為13米的情況下開挖地下隧道,無論是安全風險、技術含量還是政治影響都非常大。

  在沒有任何技術參考的情況下,王景斌他們利用半年時間科研攻關、制定方案,又馬不停蹄地與設計單位和業主溝通協商,研究並採用了淺埋暗挖地鐵車站下穿大型建築物施工技術,不僅確保了地面建築物和地下施工的安全,而且避免了原計劃菜市場拆遷而要賠償4000萬元的損失。

  “關鍵階段的那幾個月施工,我們晚上都不敢脫衣服睡覺,生怕哪個環節出現差錯,一有電話就趕緊往隧道裏跑。幾個月下來,體重減了10多斤,鬍子也老長,像個野人……”

  “對我而言,把圖紙變成現實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最大的心願就是退休以後,把自己所幹過的工程統統走一遍。”説到這裡,王景斌鏡片後的一雙眼睛顯得格外生動。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