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56歲拾荒母親撐起苦難家庭:垃圾堆裏尋一日三餐

時間:2011-06-12 11:31   來源:齊魯晚報

王瑞娥在整理自己撿拾來的垃圾。記者 黃廣華 攝

  核心提示

  2011年5月8日,是王瑞娥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的一天。這天清晨,28歲的女兒黃金芝喊出一聲“媽媽”,輕聲的呼喊讓王瑞娥淚流滿面,以至於相隔近一月後再次提起那一刻仍讓她幾度哽咽,“那是我女兒對我14年來辛辛苦苦最好的報答,是女兒送給我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王瑞娥,泗水縣人,一位56歲的母親。14年前,大女兒成了植物人;7年前,丈夫被確診為食道癌。作為家庭主婦的她,用柔弱的雙肩毅然挑起這個家,不離不棄。為了生活,王瑞娥天天穿梭在臨街幾個小區近百個垃圾桶之間。和很多拾荒者不同,除了拾撿可以賣錢的廢品,她甚至還需要在垃圾桶裏找出供一家三口人填飽肚子的一日三餐。6月1日,本報記者趕赴泗水,走近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

  “14年前,我想我女兒會成為畫家”

  一切都要從1997年的夏天説起。那年的夏天同往年一樣炎熱,14歲的黃金芝初中畢業,並成功考入泗水一中。在等待開學的某一天中午,黃金芝從外回家,出了滿頭的汗,“她就對著涼水管衝了衝頭,到晚上就發燒感冒了。”王瑞娥説。

  第二天早上6點多,王瑞娥著急地把女兒送到泗水縣人民醫院,抽血化驗。等待結果的時間裏,女兒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異常,“她蹦蹦跳跳地一直在玩,還吃了蘋果、包子。下午5點半,醫生給她打了針。晚上9點10分,她突然抽風,幾個人都攔不住,接著就緊急治療。”

  面對抽風後的女兒,王瑞娥覺得無法接受。好端端的孩子一下子變得嘴歪眼斜,而在此之前女兒一直是王瑞娥的驕傲。“我女兒學習成績好,模樣長得也好,街坊鄰居都喜歡她。她非常喜歡畫畫,我想著我女兒一定能考上大學,以後做個畫家。”

  治療期間,黃金芝的病情不斷惡化,手腳的活動能力不斷喪失。直到兩個月後,母親抓撓黃金芝的手心,她再也沒有任何反應,嘴巴張開再也叫不出媽媽,醫生告訴王瑞娥,女兒黃金芝成了植物人。

  “我當時不敢相信,就帶著女兒去濟南的大醫院,醫生説我們去得太晚了”,王瑞娥説,醫生告訴她,按黃金芝當時的情況,最多也就活半年。

  在此之後,照顧女兒黃金芝成了王瑞娥全天候的事情。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為女兒翻身、換尿布、喂食物,“最初的3年白天晚上都在給她扎針、按摩、翻身……”王瑞娥説,因為植物人不會咀嚼吞咽,她需要把女兒的食物弄得很碎很細,慢慢喂給她吃,一次喂食就需要花費3小時,“她不能大小便,就用手幫她解決。我和他爸黑白顛倒輪著來,睡覺從來沒有脫過衣服。”

  由於長期臥床,黃金芝嚴重發胖,現在體重已達到160多斤,王瑞娥每次為女兒翻身都會累得滿頭大汗。每天王瑞娥還要將女兒抱出屋門去曬曬太陽,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樣看似簡單的事情,卻足以讓56歲的王瑞娥憋得滿臉通紅,汗滴順著臉頰大顆大顆地掉在地上。

  3年後,女兒黃金芝的眼皮會眨了,手指能動了,雖然張著嘴巴只會“啊啊”地喊,但這些已讓王瑞娥備受鼓舞了。今年母親節那天,女兒終於喊出一聲“媽媽”。王瑞娥説,這一聲“媽媽”,雖然讓她辛苦了14年,但讓她覺得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7年前,我要給孩子留住爸爸”

  2004年,王瑞娥一家準備把女兒送到北京的大醫院接受治療。然而,王瑞娥的丈夫竟然又被查出患上食道癌。雪上加霜的意外把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推向了崩潰的邊緣。“以前我的家庭很圓滿,一家人住在100多平米的新房子裏。大女兒出事後,我和她爸輪流著照顧她,2004年她爸查出了食道癌,我就把房子賣了。”

  6月1日上午,記者在泗水縣人民醫院見到王瑞娥的丈夫黃新營。這個60歲的男人安靜地躺在病床上等待妻子送來午飯。因為服用各種含激素成分的止痛藥物,他的臉有些浮腫。

  “剛查出癌症時,真是一點都不想治了,醫生説現在癌細胞還沒轉移,但也活不了多久。大女兒有病,另外兩個孩子都小,我不想讓家裏因為給我治病人財兩空。但是,我老伴堅持要治療,不斷地鼓勵我。後來,癌細胞轉移到胃上,她堅持賣掉房子給我治病,本來能賣10萬的房子就賣了5萬塊錢。”

  賣掉房子後,王瑞娥帶著孩子搬進一個15平米的由木板和塑膠布搭建起來的棚子裏,夏不避雨,冬不避寒,開始兩頭跑照顧女兒和丈夫。此後,在曲阜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王瑞娥租到一間便宜的儲物室,把大女兒搬進了不會凍傷身體的“新家”。

  病房裏,黃新營拉著王瑞娥的手不住地感慨,“我對妻子真是感激不盡,我這7年基本上都是住在醫院裏,她從家到醫院來回地跑,路上不知道哭過多少次,有時她的腿都腫起來,一按一個坑。我一個男子漢卻讓妻子這樣為難,家裏的事都靠她撐起來。”

  王瑞娥説,丈夫生病之後一度沒有信心,有時脾氣也很急躁,不想繼續治療。“我就安慰他,要他一定堅持治療,不能泄氣。孩子們一定要有個爸,沒房沒錢沒關係,但一定要有個爸,孩子們有爸才有家。”

  一次手術切除了黃新營三分之一的胃和8釐米的食道,也花去了十幾萬的費用。黃新營一日三餐吃著妻子送來的清淡易嚼的食物,王瑞娥也就這樣騎著自行車一天六趟奔走于家與醫院之間。

  “現在,我只想丈夫好起來,女兒站起來”

  2009年,王瑞娥的小兒子考上了大學,二女兒也出了嫁。兩個病人,一個在讀大學生,王瑞娥每月能夠領取的低保和丈夫微薄的退休金根本無法支撐起這個家庭的生活。相信“人靠兩隻手生活”的王瑞娥開始靠拾荒補給家用。

  “剛開始很不好意思,出去撿垃圾也是晚上或者一大早,就怕遇見熟人。有一次在拐角遇見一個親戚,我趕緊藏在車後邊,怕人家笑話。”王瑞娥説。

  王瑞娥家門口擺放著各種塑膠瓶罐,小區鐵門上挂滿了撿到的衣服被褥,它們中的很大部分由王瑞娥清洗乾淨,給女兒做了尿布。王瑞娥説,她有時也從飯店的垃圾桶裏撿一些剩飯菜。能吃的就留下,好的肉魚就留給丈夫和女兒吃。為了安全,這些撿回來的飯菜她都先嘗嘗。

  臨近中午時,王瑞娥把大女兒黃金芝交給二女兒看管,自己則去小區裏“轉轉”。她仔細地打開垃圾桶旁的每一個塑膠袋,像尋找寶藏一樣翻找著可能碰到的塑膠品。在垃圾桶裏,一個放著西瓜皮的塑膠袋裏塞著一塊泡得發脹的油餅,王瑞娥拿出來放在隨手攜帶的白色塑膠袋裏。當記者示意這塊油餅不能再吃時,王瑞娥小聲説帶回去給小狗吃。

  除了拾荒,王瑞娥也為幾分幾毛錢的收入砸過鋼筋,賣過樹苗,編過筐子。“有拆遷的地方,我就聯繫人去砸鋼筋,一斤鋼筋賺5分錢。賺一點是一點。”

  在母親的照顧下,女兒黃金芝的情況已有明顯好轉。叫醒女兒,給她翻身,按摩,洗臉,做完每日例行的“功課”,王瑞娥抱起168斤重的女兒,緩慢地將其放在輪椅上,推出門外曬曬太陽。母親叫起女兒的名字,黃金芝轉了一下眼球,沒有任何言語。母親推著女兒在街上走了走,黃金芝咧開嘴像孩子一樣笑著。

  王瑞娥撿垃圾時撿到一本兒童的圖畫書,回家帶給女兒。黃金芝寶貝一樣對待,睡覺時蒙在臉上,醒時拿在手裏。母親給她梳頭,黃金芝盯著書上的鮮花一動不動地看著。

  屋裏簡陋的桌上放著一個插滿月季的玻璃瓶,紅色的月季花在瓶裏開得正旺,這是王瑞娥為女兒採的。“我撿垃圾時看到花開得很好,就摘了幾枝拿回家。拿給金芝看,問她香不香,她會點點頭。”

  裏屋的床上堆滿成包的衣服,王瑞娥説,這都是好心人捐贈的,“有親戚鄰居送的,也有許多外地的好心人寄來的,我很感謝他們。”附近的鄰居告訴記者,這個家都靠王瑞娥。“黃金芝不會説話,有時半夜哭喊,都得她媽哄著,我們看她家這麼難,也是能幫一點是一點。”

  “我丈夫剛生病時,醫生説要補充營養,要吃點肉。我當時身上只有一塊五毛錢,一塊錢買了饅頭,我跟賣家説我買五毛錢的肉。他説五毛錢能買到多少呀,我跟他説我丈夫得癌症了,我沒有更多的錢買肉,你給我點就行,結果他給我割了好大一塊。”王瑞娥説,這些好心人也給了她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去年冬天拾荒時遇到的好心人同樣讓王瑞娥記憶猶新。“下大雨我去撿廢品,摔倒在地上。一個大學生把我扶起來,看著我沒穿襪子,給了我五塊錢。他説‘大姨,我只有這五塊錢,你拿去買雙襪子吧’”。

  “現在,我只想丈夫好起來,女兒站起來。”王瑞娥説。5月30日那天,王瑞娥陪著女兒坐了一晚上,早上5點多時女兒突然問:“媽媽,幾點了?”王瑞娥説,女兒開口説話讓她覺得自己的生活有了盼頭,“我一定要堅強地活著,為了我的家人。”(記者 黃廣華 見習記者 韓偉傑)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