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地方戶籍改革被要求調整 不再以土地換戶籍

時間:2011-01-25 15:28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新政策要求土地和戶籍改革脫鉤。(資料照片)

  廣東、重慶等地推動的戶籍制度改革,因規定進城農民須交出土地而受到輿論質疑。

  據《新世紀週刊》報道,記者近日獲悉,中央有關部門醞釀出臺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在自行試點進行戶籍改革的同時,不再將農民土地與城市戶籍捆綁運作。

  自2009年年末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提出要求,中小城市和城鎮要放寬對農業人口落戶的限制。2010年,繼廣東省“積分入戶”政策後,重慶、陜西也相繼提出“宅基地換房、承包地換社保”的構想。

  不少研究農村土地問題的學者認為,各地政府的做法“醉翁之意不在酒”,推動戶籍改革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取農民手中的土地,把良田變成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目的只是追求GDP增長、套取資金化解地方債務、創造政績工程以便官員晉陞等等,而其後果是城市周邊優質土地越來越少、威脅18億畝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失地農民越來越多以至於影響社會穩定和安全等等。他們呼籲賦予農民完整的土地財産權利,讓農民根據自己意願處理承包地和宅基地,進城後也不應該強制其交出。

  據記者了解,這次醞釀出臺的政策,對地方政府以“城鄉統籌”為目標的戶籍改革試驗仍持鼓勵態度,但將明確要求土地和戶籍改革脫鉤,是否放棄承包地和宅基地,完全由進城落戶的農民自己決定。

  知情人士透露,政策不久即將出臺,具體還將規定,小城市小城鎮和中等城市要盡可能放寬戶籍限制。前者無條件放開,後者則要允許“有穩定就業和住房、社會保險繳納到一定年限”的農民工落戶;此外,城市承載力有限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要為進城農民提供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的公共服務。不過,對上述政策,也有觀點認為,農民進城需要城市提供社保、教育、醫療等各項公共服務,開支不菲,如果失去土地收益的支援,地方政府恐難兌現。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