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獨居老人生活現狀調查:逾九成缺乏照料倍感孤單

時間:2010-12-30 15:13   來源:北方網

  快到春節了,每逢團聚的日子,可能是獨居老人最難熬的時刻。我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獨居老人,從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關注獨居老人。

  關注獨居老人的活動將持續至春節,我們將全方位了解老人們的需要、探討獨居老人最佳的生存方式,並通過新幫辦的力量儘量幫助老人實現願望。如果您是獨居老人,或者您身邊有需要幫助的獨居老人,可以參加我們的活動,撥打28201907,把老人的需要或願望告訴我們,在今年的春節,新幫辦會盡力讓獨居老人感到一份來自社會的溫暖。

  生活實例

  獨居老奶奶病了沒人管

  救人鄰居竟成老人依賴

  兩周前,家住南開區萬德莊的蔡女士連續三天沒看見對門78歲的林淑華老人了,樓棟裏的鄰居都有些擔心,敲林奶奶家門也沒人應。好在鄰居知道林奶奶侄子的聯繫方式,大家找來林奶奶的侄子,打開了林奶奶的家。

  床上的林奶奶面色憔悴,有氣無力,看見家裏來了人,林奶奶的眼淚出來了,“病了好幾天了,下不了地,叫人的力氣都沒了……”

  林奶奶獨自生活,沒有子女,老伴已經過世,獨居的境遇讓老人每天都很擔心,老人説,最害怕的是生病和出現意外。

  林奶奶被鄰居和侄子送到醫院,身體康復了,鄰居們很熱情,經常來陪奶奶説話,可沒想到,林奶奶從此依賴上了鄰居,動不動就給鄰居打電話,讓鄰居陪她説話。“奶奶有點纏人了,把我們當成依靠了,可我們畢竟不是家人,大家也不能每天照顧她。”蔡女士説。

  記者調查

  生活“不差錢”家務缺幫手

  不願去養老院孤單也抑鬱

  獨居老人很孤獨,需要別人的幫助和陪伴,但獨居老人大多不願意去養老院。日前,《每日新報》聯合市內六區的多個社區,對獨居老人的生存狀況展開調查。

  天津市在1988年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天津市老齡委相關數字顯示,截至2009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71.15萬人,佔總人口的17.4%。市內六區60歲以上老人約80萬人,其中空巢老人比例達到39.8%,其中獨居老人約佔1/3,由此推算,天津市市內六區獨居老人約為10萬人。

  本次調查的1000個老人家庭中,有115個獨居老人,其中80%的獨居老人都靠離退休金生活,經濟狀況基本有保障。由於調查對象多為80歲以下的老人,且老人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因此,獨居老人們在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等個人日常生活中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困難,但在去醫院看病及打掃衛生、買菜做飯、洗衣服等家務活上,還是需要幫助。面對一天天變老的現實,對“突然犯病身邊無人”和“生活不能自理時無人照顧”的擔憂,成了很多城市獨居老人生活中最擔心的事情。

  在調查中,95%的獨居老人表示很孤獨,甚至有些抑鬱的感覺,能有人來説説話,是獨居老人最普遍的精神需要。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獨居老人不願意選擇養老院的生活方式。河西區一家社區居委會的鄭主任告訴記者,一個老人如果還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話,一般是不太願意離開自己習慣的環境和朋友。

  專家建議

  鼓勵老人走出房間多活動

  需全社會積極關注和支援

  “獨居老人作為老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數量和比例正在增長,如何使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需要社會各方的積極關注和支援。”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張雪筠表示,我們要鼓勵老年人充實自己的生活,比如上老年大學,到室外活動等等。張雪筠説:“獨居老人的安全感會差一些。”

  目前,天津市老年社區正在建設當中,整體的建築設計和配套設施都是以老人的生活習慣為準,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