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白領悄然變成“橡皮人” 工作沒追求上班混日子

時間:2010-11-04 08:31   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我現在這個狀態,就是一個"橡皮人",領導罵幾句就罵幾句,同事們做出了什麼成績,我也無所謂。”陳先生在常州某事業單位工作,他告訴記者,在自己周圍,這樣的“橡皮人”並不在少數。“對什麼事情都不疼不癢,經常要參加應酬,根本沒時間充電,總感覺很累,但是休息下來又很無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都出現了“橡皮化”。

  工作沒什麼追求,上班只想“混日子”

  “我現在哪還有什麼追求,混混了哇。工作就那麼回事情,單位又不是我家開的,幹到哪算哪唄……”今年29歲的小李在常州工作已經7年了,他坦言,自己身上早就沒有了“80後”的銳氣,在同事中常常以“橡皮人”自居。已經快到而立之年的小李用“差強人意”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工作還算穩定,一年有五六萬,也不是很辛苦。房子雖然是貸款買的,但是好在買得比較早,壓力不大。單位裏的領導都年輕,離退休還遠,比自己小的新人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小李表示,現在自己最關心的已經不再是領導和同事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在單位裏的業績,“只要每個月的工資、獎金按時發給我就好了,別的都無所謂。”

  過去的小李並不是這樣,剛工作的時候,還經常會自費參加一些培訓,為自己“充電”。“現在哪還會去培訓啊?除非是單位組織。讓我自己掏錢,我肯定不去。”小李説,倒不是捨不得培訓的費用,主要是自己壓根沒有這個心思了。

  壓力太大,有張有弛“橡皮”一下

  “現在工作壓力真挺大,偶爾"橡皮"一下也是必須的,有張有弛才能更好地工作。”在企業擔任文員的王小姐坦言,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想要徹底淪為橡皮人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偶爾“橡皮”一下,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必不可少。“我想不少人應該是偶爾做橡皮人,大部分時間還是得認真工作的。”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橡皮人”都將自己“橡皮化”的主因歸結為“自己不求上進”和“工作太無聊”。“年輕的時候,在工作中發現問題的時候,還會努力去改變,現在看到就當沒看到,總覺得自己就算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在王小姐看來,如果確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那自然要努力去做,但是如果力所不及,就坦然地做一回“橡皮人”,不要給自己找麻煩。這樣的觀點,也被不少職場人士所認同。

  影響事業和前途,主動拒絕“橡皮化”

  “"橡皮人"在不少企事業單位中十分常見,這雖然不算什麼"病",但是從個人來看,他的職業前景堪憂,如果上升到企業的層面,對企業的效率有不少影響。”專家告訴記者,“橡皮人”的成因比較複雜,有的是因為長期背負較大壓力,也有的人是因為單位獎勵分配不公,還有的是因為對工作失去興趣。專家建議,企業應當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論功行賞”,讓員工的收入與付出成正比。與此同時,發現“橡皮人”後要及時進行溝通,解開其心結,幫助其抵禦“橡皮化”。

  專家還建議“橡皮人”也要儘快調整自己的狀態,“現在的社會發展速度太快了,今天很安逸的工作到了明天可能就充滿競爭,機會則只會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在調整過程中,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標和詳細流程、計劃是重要手段之一,“每天的工作進度,每一項工作的最後期限都要明確,而且這樣的計劃不能訂的太寬鬆,一定要有一點壓力才行。”專家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橡皮人的症狀大多會有所緩解。(郭靖宇)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