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諸葛亮故里爭奪持續數百年 三地全力推旅遊項目

時間:2010-05-18 11:08   來源:四川新聞網

  亦敵亦友的爭奪

  “臥龍崗·智慧之崗”是河南南陽的城市名片之一。今年1月公布的《南陽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重點建設和大力培育南陽中心城區文化產業集聚功能,以做大做強和做寬做深南陽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旅遊業”。

  在所謂“中心城區”,南陽要打造“一山一水一臥龍”,即獨山旅遊觀光區、白河城市景觀帶、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其中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以諸葛亮武侯祠為試點,集聚娛樂、影視、餐飲、住宿、時尚消費等眾多產業。具體項目包括:1、把漢畫像、諸葛亮等列為重要原創題材的影視產品開發項目;2、臥龍崗“三國文化源”,三國文化古戰場遺址;3、四個特色文化旅遊產業帶,12個文化產業園區等。(數據來源:南陽市政府門戶網站,《南陽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摘要,2010年1月22日發布。)

  按照規劃,預計2012年,集聚區文化旅遊綜合收入將達到4.15億元;2015年,將達到14.35億元。規劃期末,集聚區文化旅遊產業從業人員將達到兩萬人,帶動社會就業8萬人。(數據來源:南陽市政府門戶網站《南陽市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解讀,2010年1月25日發布。)2010年南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提出“啟動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

  湖北襄樊對諸葛亮的熱愛,絲毫不亞于“老冤家”南陽市。以隆中為龍頭的三國文化旅遊區是襄樊“十一五”時期旅遊優先發展區域和項目,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到2010年,預計接待旅遊者100∼15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8∼10億元。還有兩個工程名列“十一五”時期襄樊市旅遊精品係列工程:1、演繹三國古城再造工程,佔地50公頃,投資總額3億元;2、名人文化係列主題園提升工程,佔地80公頃,投資總額3億元,包括諸葛亮名人文化園、三國軍事計謀殿、三國歷史影視城等。(數據來源:《襄樊市“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一)》,2006年1月1日發布。)

  襄樊計劃最遲到2013年,把古隆中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的出生地比其躬耕地遜色了不少,這讓很多人只知隆中,不知山東臨沂,躬耕地的爭奪蓋住了出生地的風頭。但山東臨沂圍繞諸葛亮文化旅遊區的建設早就展開,重點打造“諸葛亮文化旅遊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包括臥龍山、北寨漢墓群、武侯雙闕、智慧橋、諸葛宗祠、諸葛茅廬等,總投資2億元,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收入2562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為8年。(數據來源:臨沂市人民政府網《諸葛亮文化旅遊區》項目介紹)

  此外,臨沂大辦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僅在2007年的文化旅遊節就簽約項目32個,吸引累計投資額達24.616億元,(數據來源:臨沂市招商局網站),利用諸葛亮捆綁推介機械、電子、紡織、化工、建材、農業、旅遊等多個產業。故里經濟的吸金能力由此亦可窺知一斑。

  當然,與一些“名人故里爭奪戰”中出現的激烈衝突場面不同,圍繞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爭奪,就像一座八卦陣,產業布局頗為玄妙,三地關係復雜,亦呈現亦敵亦友的跡象。

  數百年來,南陽和襄樊時不時地老賬新賬一起算,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熱火朝天,但南陽市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稱,“鼓勵旅行社與重點客源地搞好對接,加強與洛陽、平頂山、襄樊等周邊城市的合作”。一語驚醒夢中人,盡管兩地在爭奪諸葛故里的過程中,對外當仁不讓,而實質卻已悄然“合流”,說明故里之爭完全可以走向合作與共贏。臨沂在紛爭中應對沉著,這也說明故里經濟的核心還是務實發展,絕無捷徑可言。 裴鈺

  裴鈺:南開大學人文學者、作家,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致力于當代中國文化重建和文化產業研究。代表作有《莎士比亞眼里的林黛玉》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