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南京“橋糊糊”被認定“設計施工監理都有問題”

時間:2009-12-16 09:22   來源:法制日報

  斥資3000余萬、剛剛竣工一年的大橋出現幾十處裂縫,施工方竟然用膠水糊橋欲蓋彌彰———即將過去的2009年由此增加一個新的熱門詞:“橋糊糊”。

  見過糊弄人的,沒見過這麼“糊弄”橋的。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橋裂裂”和“橋糊糊”?記者的調查也由此開始。

  最近,江蘇省南京市漢中門大橋在全國可算是大出風頭———有人用建築膠塗抹大橋欄杆出現的裂縫,而被網友譏諷為“橋裂裂”、“橋糊糊”。

  12月14日,“橋糊糊”終於有了結論:大橋主體沒有問題,但欄杆從設計到施工、監理,都存在問題。

  大橋投資3559萬,曾獲市級優秀工程二等獎,卻在竣工一年就出現裂縫

  橫跨秦淮河的漢中門大橋是南京溝通中心城區和河西新城的重要交通要道,1998年曾經拓寬重建。但由於這幾年河西迅速發展,飛速增加的人流、車流使這座大橋顯得不適應了———不但橋面嫌窄,坡度也嫌大。於是,南京市決定改造這座大橋。

  當時,建設單位為了確保改造不影響通行,採取了比較複雜的施工方法,把橋板兩側各拆除一部分,然後再加寬,並降低上橋的坡度。由於施工的難度較大,工程從2007年開始,一直到2008年6月才竣工。據工程負責人稱,整個項目總投資大約3559萬元。今年上半年,這座大橋還獲得了“2009年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二等獎。

  記者曾多次走過這座大橋。平心而論,改造後的大橋,不但汽車通過量增加,那兩邊的花崗石欄杆配合整治一新的秦淮風光帶,也讓人覺得耳目一新。而這正是有關部門決定選用花崗岩做欄杆的原因:為了與橋下的風光帶協調。

  誰知,就是這個看起來結實的花崗岩欄杆引出了問題。

  入冬以來,不斷有市民反映,大橋南側人行道的花崗岩欄杆出現裂紋,而且裂紋在欄杆的底部。曾有人細細的查看過,發現至少有30根欄杆出現了裂紋,其中有24根欄杆的裂縫靠河岸西側,從左上方斜著往右下方開裂,而河東岸有裂紋的欄杆裂縫的走向正好與西側的相對應,與拱橋橋面的“八”字形相符合。

  可笑的是,當漢中門大橋欄杆出現裂縫的消息傳開後,原建築單位不是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防止發生欄杆脫落事件,而是用建築膠來塗抹裂縫。於是,漢中門橋有了個雅號:橋糊糊。

  糊,當然是糊不過去的。

  設計考慮不週,施工未嚴格按設計來做,監理也沒有認真履行職責

  早在十幾天前———12月4日下午,南京市市政監督人員根據群眾舉報,就已經現場檢查了欄杆開裂問題,並責成相關單位修復。同時,組織專家對大橋總體品質作進一步檢查。

  檢查結果令人震驚:整個大橋共有55根欄杆立柱根部出現裂縫,佔到這座大橋總欄杆數的一半。其中情況較為嚴重的南側,主橋人行道就有39根欄杆的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北側主橋人行道則有5根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此外,北側引橋還有11根已開裂。

  檢查同時還發現,西北側引道橋臺部位的欄杆脫榫。這主要是因為引橋接坡部分的地基沉降,引起橋頭搭板拉脫,使得欄杆與立柱在連接部位産生位移。但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專家多次現場察看,確認主體部分沒有問題,市民可放心通過。而引橋接坡部分,目前已基本沉降到位,也不會再發生重大問題。

  那麼,為什麼一項投資三四千萬元的工程,僅一年就出現局部品質問題?

  南京市建委副主任周建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座大橋,從設計到施工到監理都存在問題。周建平告訴記者,大橋的設計單位是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施工的是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監理的則是南京第一建設事務所。按照專家調查分析的意見,這三家單位全都有責任。

  橋欄開裂的主要原因在於裝配橋欄時沒有預留合理的縫隙。設計方案中雖然留有縫隙,但對材質和施工時間的膨脹系數考慮不夠;而施工單位在欄杆施工過程中,又沒有嚴格按設計來做,原本設計方案中有的一條縫,也被忽略了;在整個過程中,監理單位也沒有認真履行監理職責。此外,相關管理單位在建設、驗收過程中也存在管理不嚴的問題。

  有關部門在事後的應對是積極的,但業內專家認為,亡羊補牢畢竟不如未雨綢繆

  據周建平介紹,整個漢中門大橋造價3559萬元,其中欄杆造價92萬元。目前出現問題的55根必須全部更換,初步估算損失在50萬元左右。“這筆修復費用政府不會再掏一分錢,全部由責任單位自行承擔。”

  不僅如此,南京市有關部門還將對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全市公開通報批評,並記入企業不良信用記錄。據知情人透露,這個企業不良信用記錄的作用不可小視。去年1月,某建築單位被列入黑名單後,因為業務減少造成的損失達1億元。

  周建平還透露,由市政品質監督部門牽頭,建委相關處室、監察部門參加的品質問題調查組,將按法定程式對此次事件進一步調查,並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責任單位及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他保證,“1月底前後,如何處理會基本有個結果”。屆時,會將相關處理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告。

  應該説,南京市有關部門在事後的應對是積極的。但有業內專家認為,亡羊補牢畢竟不如未雨綢繆。

  這位專家説,由於花崗岩與混凝土膨脹系數不同,在橋梁建設中,很少會使用花崗岩做欄杆。他還告訴記者,橋欄杆開裂在南京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此前,小桃源橋出現過欄杆斷裂的事故,施工單位受到了相應的處罰。解放路橋也出現過欄杆花板掉落的事件,責任人也受到了查處。而這些橋無一例外地都用了花崗岩石材作為欄杆。他認為,這樣的石材雖然美觀,但施工難度大,一旦責任心不強或者技術粗糙,很容易造成裂縫。

  同樣的教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這位專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以後的工程建設中,我們是否能夠吸取相應的教訓呢?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