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網路媒體國防行】走進和平中隊,見證武警官兵續寫和平新篇章

2017年07月18日 18:56:1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網路媒體國防行】走進和平中隊,見證武警官兵續寫和平新篇章

武警官兵介紹和平中隊概況。(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7月18日河源訊 (記者 尹賽楠)廣東省和平縣,一個因南贛巡撫王陽明率師平叛而建的古城,和平安寧的渴望深入人心。和平聽曲,可以遙聽先輩驍勇善戰而雄渾激蕩的英雄交響;故里覓跡,可以追尋官兵為維護駐地和平而描繪出的英雄畫卷。7月18日上午,“同心共築強軍夢”網路媒體國防行活動採訪團走進和平縣中隊,一睹基層官兵的風采。

  駐守在這裡的武警廣東省總隊河源市支隊和平縣中隊誕生於抗日時期,傳承著紅軍的血脈,他的成長始終與中國革命和東江縱隊的發展遙相呼應、一路前行。組建70多年,特別是重新組建34年來,和平中隊始終傳承東江縱隊“鐵心向黨,赤心為民,驍勇善戰,百折不撓”的精神,110余次參與維穩處突、搶險救援等險重任務,在“和平故里”築起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鋼鐵長城”。

  走進和平中隊十幾平米的榮譽室,裏面大大小小的獎狀和獎盃足有160多個,用官兵們自己的話説,這些獎牌和錦旗可以鋪滿整個操場。俗話説,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份榮譽的背後都少不了辛勤的汗水,而這裡的獎牌更是如此,甚至是生命拼出來的。這些榮譽,見證了74年來,歷屆官兵用匠人精神追求極致精細的歷史,他們讓和平年代的和平中隊變得不平和,讓和平年代的平凡中隊變得不平凡。

  “五公里武裝越野一直是和平中隊中的優勢項目。”現任和平中隊三班副班長的王元自豪地説。聽到這裡,記者也難掩心中的激動,以前只是在影視劇中聽到過“武裝越野”這個詞,但一直不敢確定是否真有這個項目,如今疑問得到解答,記者當然也不能“輕易放過”。

  “請問你們平常是怎樣訓練這個科目呢?”面對記者的提問,王元表示,在和平中隊中,官兵人人腿上都綁著沙袋,背上的負重能有多重就多重。為了能取得好成績,官兵們經常拼命訓練,一把槍不夠背兩把,五公里不夠跑十公里,有的人甚至在挎包裏放啞鈴,不斷挑戰極限,挑戰自我。

  “記得有一次五公里越野,天氣炎熱,大家跑到最後已經沒了力氣,速度漸漸慢了下來。這時,不知是誰大喊,累了就給自己一巴掌,想想自己是和平的兵!”沒等王元反應過來,身後的巴掌聲已是不絕於耳……霎時間,一股暖流涌上記者的心頭。是的,一日為和平,終身為和平,作為一名和平的兵,他們就是如此的驕傲。

  人們常説,“部隊是個大熔爐”,進來是鐵,出去是鋼。不過,每個人來到這裡的原因都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圓自己一個軍隊夢,有的則是文化成績不好,而和平中隊二班班長胡賢威正式如此。

  “我是考大學無望才進的軍營,以為文化學歷水準就此止步,但來到中隊才發現,學習也是我們的主業。”胡賢威對記者説,無論你是不求上進還是生性頑劣,不論你是學歷高還是學歷低,只要你進了和平中隊,漸漸地,你都會成為一名好學生,科文學習、理論知識、生活技能、接人待物等等,有學不完的知識等著你去攝取、提高。

  和平中隊十分注重抓好小能人的建設,近年來,中隊“四小工”一個帶一批,“技能包”一茬傳一茬。每年新兵下隊,中隊都要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技藝比拼”和“拜師儀式”。比拼內容項目較多,既有文藝樂器、廚藝烹飪,還有電器維修、木工瓦匠等等,比拼結束輸者心服口服,贏者樂為人師。在和平中隊的幾年,士兵們深深的感觸到,和平中隊不僅是容人的爐,更是育人的校。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桀驁不馴一心闖蕩江湖,到以獻身國防事業為己任;從奮不顧身魯莽行事,到認清現實艱辛後依然勇敢面對;從心不甘情不願走進軍旅,到一輩子都放不下保家衛國的心願,每一次的成長和蛻變,都是深刻來之不易的領悟,都有和平中隊優良傳統的印記。

  “胸膛的一團烈火,為使命而燃燒;手中的一把火炬,因信念而傳遞;聚散的點點星光,因執著而閃耀。”和平縣中隊官兵們敢於將榮譽“歸零”,敢於把榮譽當成鏡子照,這無疑是他們傳承榮譽的“獨家竅門”,也是他們續寫和平的“靈丹妙藥”。

和平中隊三班副班長王元向記者講述強軍故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和平中隊二班班長胡賢威向記者講述強軍故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和平中隊榮譽室擺滿了獎牌。(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