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闢地譜新篇。正基於此,自“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國家便賦予甘肅“聯結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示範區”,以及“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的戰略定位。
擼起袖子加油幹。“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平臺’、 “建設面向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為重點的經貿産業合作和人文交流窗口,實施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等‘六大工程’”、“強化酒嘉城市圈等‘八大節點’”……按照這一新的戰略定位,甘肅省委、省政府搶抓機遇,強化頂層設計,及時制定出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而狹長的河西走廊,因地處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地帶,也翻開了新篇章。
“一帶一路”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先行。
蘭州、嘉峪關、敦煌,三大空港建設提速,先後開通國際航線,以提升空中絲綢之路的保障能力。
公路建設四通八達,成為暢通物流的根本保障。
這是一個縮影。蘭州市作為河西走廊的龍頭,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積極擴大向西開放平臺。設立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新區——蘭州新區,“蘭州號”國際貨運班列運作,河西走廊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物流的大樞紐。
作為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的嘉峪關,三年來相繼開通至北京、上海等14個城市的16條航線;高鐵南站建成通車,環城鐵路和支線鐵路佈局更加完善。該市還提出,力爭到2020年,形成公鐵聯運、路航對接、高速公路與省道、地方公路有效銜接的立體交通綜合體系,打造連接甘新青蒙“大十字”交匯的鐵路樞紐和甘肅重要的國際空港。
沉寂的駝鈴古道,曾是一條經貿繁榮之路。如今,這條路上,經貿、人文、能源等經貿活動活力再現,並將交流得更加頻繁。
産業轉型提速迎來新機遇
張騫鑿通西域後,河西走廊成為西域各國與中原進行商貿活動的重要轉机站,中西商隊的駝鈴聲從此響徹漫長孤獨的河西走廊。
産業,民生的保障。“因礦興企,因企設市”,是河西走廊沿線城市的普遍特點。進入新世紀,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金昌的鎳礦、酒泉的鐵、玉門的石油等相繼發現,資源富集讓河西走廊沿線興起一批城市,但也面臨礦竭而衰的危機。産業單一,生産鏈短,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原材料價格波動,發展極其被動,這一陰影也讓河西走廊的決策者徹夜難眠。
金昌享有“鎳都”之稱,地處河西走廊東段,是典型的內陸荒漠乾旱區。近年來,工業經濟不景氣,鎳價下跌,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轉型成為金昌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目前,金昌每人平均佔有公園綠地約20平方米,市區綠化覆蓋率超過37%,已是一座盛開在戈壁灘上的“紫金花城”。
“無中生有,有中生輝”,沒有環境就要自己創造環境。金昌一方面立足本身的優勢工業産業,進行科技創新,推動工業再進步;另一方面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培養出適宜生長和觀賞的金色和紫色的薰衣草,發展花卉第三産業,嘗試用花卉種出新的金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