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攜手描繪中國—東盟關係美好藍圖

2017年09月11日 14:52:4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議及東盟成立50週年紀念活動,8月8日在東盟輪值主席國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閉幕。會議期間,第五十屆東盟外長會、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第七屆東亞峰會外長會和第二十四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以及東盟成立50週年紀念活動相繼舉行。菲律賓外長卡耶塔諾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此次會議推動了東盟—中國戰略夥伴關係向前發展,雙方關係正行駛在積極發展的軌道上。

  東盟成為世界多極化發展的一支代表性力

  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共同發表《曼谷宣言》,宣告東盟成立。半個世紀以來,東盟努力加強內部團結,積極化解地區紛爭,使東南亞從動蕩走向穩定,從對抗走向合作,從貧困走向繁榮。卡耶塔諾在第五十屆東盟外長會上表示,東盟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創造性地提出了眾多機制,並形成了以對話、一致、合作和互不干涉內政為原則的“東盟方式”,這些機制與原則如今仍在為增進互信、維護地區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立50年來,東盟已成為本地區最重要的區域組織,成為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水準國家聯合自強的典範。尤其是2015年底,東盟共同體宣佈建成,成為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

  菲律賓大學亞洲中心教授艾琳巴拉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50年發展,東盟已成為世界多極化發展的一支代表性力量。未來,東盟將按照《東盟憲章》要求,加速一體化進程。各國要做好自己的“作業”,讓東盟更加團結、更加制度化、更具活力和影響力,以嶄新的面貌進入下一個50年。

  中國一直視東盟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堅定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援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援東盟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的政治關係不斷加強,高層往來頻繁,雙方已建立10多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和20多個高官級工作層合作機制。2016年,雙方貿易額達到4522億美元,雙方累計投資額達1779億美元。中國連續8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2016年雙方人員往來突破3800萬人次,每週有2700架次航班往來于中國與東盟國家。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第一大境外遊客來源地。

  菲律賓財政部長卡洛斯多明戈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增加與中國的合作機遇,對於東盟整體發展非常有益,“對於東盟來説,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樣,東盟市場對於中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來講也是可觀的。我們相信中國和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將會很快實施。”

  選擇繼續深化同中國合作已成東盟各國共識 

  在本屆中國—東盟(10+1)外長會上,中方提出深化雙邊關係的七項主張:一是制訂“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共同規劃雙方關係藍圖。二是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互聯互通規劃的對接,紮實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進一步拓展雙方合作的領域和空間。三是將2018年確定為“中國—東盟創新年”,啟動中國創新驅動發展和東盟創新驅動型增長的相互促進和中國—東盟關係的提質升級。四是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成果落地,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制。五是全面落實去年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表的《中國—東盟産能合作聯合聲明》,助推彼此工業化進程。六是打造人文交流合作新支柱,辦好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和教育交流周,加強文化、青年、媒體等領域交流合作,夯實雙方關係發展的民意和社會基礎。七是共同引領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通過瀾湄合作和東盟東部增長區機制,推動次區域合作取得新的實質性成果。

  從中方角度看,此次系列外長會議最實在的進展之一,在於通過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問題被重新拉回直接當事方對話協商解決的軌道。10+1外長會上,東盟國家充分肯定同中國合作取得的成果和當前南海局勢的穩定向好勢頭,對同中國一起制訂批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感到滿意,認為這為下一步推進“南海行為準則”具體案文的實質性磋商奠定了良好基礎。中方高度讚賞取得啟動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等早期收穫,認為上述成果充分表明中國和東盟國家有智慧、有能力妥善管控好分歧,制定出雙方共同認同的地區規則,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東盟十國在聯合公報中表達了希望南海成為和平、穩定和繁榮之海的願望,並表示東盟認識到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持續利好東盟,盼望全面實施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希望2020年東盟—中國雙邊貿易達到1萬億美元,相互投資規模達到1500億美元。這也表明,選擇繼續深化同中國合作已經成為東盟各國共識。

  中國的主張和行動也受到與會國家的認同與歡迎。東盟各國外長在會議期間祝賀中方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感謝中國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充分肯定一年來東盟—中國關係取得的積極進展,期待以明年雙方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5週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深化在經貿、創新、互聯互通、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將東盟—中國戰略夥伴關係提升至新水準。

  “中國與東盟是陸海相連的緊密近鄰。雙方1991年啟動對話進程,26年來,中國和東盟關係已發展成為東盟同對話夥伴關係中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一組關係。”中國駐東盟大使徐步對本報記者説。此次系列外長會議中方提出的具體建議,將使中國引領與東盟對話合作,走在東盟其他對話國的前面。菲律賓總統特使、眾議院前議長何塞德貝內西亞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東盟來説,中國一直是熱愛和平的好鄰居、好夥伴。東盟與中國關係的發展積極且富有成果,符合雙方的利益。

  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6年,中國與東盟慶祝了建立對話夥伴關係25週年;2018年,中國與東盟又將迎來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5週年。中國與東盟正站在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建立一個合作共贏、安全共擔、發展共用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承載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願望,順應當今時代的潮流,也符合東盟國家的利益。”徐步認為。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同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這為中國—東盟關係的未來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勾畫出更美好的藍圖。東盟—中國關係協調國新加坡外長維文在會議期間表示,東盟—中國關係發展在正確的軌道上。東盟與中國都繼續支援一個多邊和自由貿易的全球經濟體系,東盟與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共同推進互聯互通建設,不斷實現東盟提出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相對接。

  “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東盟國家積極支援。通過積極參與合作,中國可以幫助東盟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效能,東盟的發展會更快。雙方的相互支援會為本地區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艾琳巴拉維表示。

  柬埔寨合作與和平研究所執行理事布索蒂拉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讓參與國家獲益不少,柬埔寨就是一個例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在於中國領導人提出倡議時,已經把其他國家的利益考慮在內,“我們能在發展中感受到中國的善意。這對推動東盟與中國關係的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都具有現實的經濟和政治意義”。(丁子 張志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