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海外華僑華人暢談:我看這5年

2017年09月04日 13:25:24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俄羅斯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

  ■ 吳  昊(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會長)

  常常有從國內到訪的朋友問我:“俄羅斯現在情況如何?你覺得近年來與過去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這幾年俄羅斯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元素悄然興起,融入了俄羅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現了普及化的走勢。”

  讓我們先去莫斯科市中心看一看吧。克里姆林宮中三大教堂門前的宣傳欄上,赫然出現了中文的簡介,各個廳內檢查門票的老太太們,漢語也會脫口而出。漫步到老阿爾巴特街,你會驚喜地發現旁邊就有中文書店,整條老街上幾乎每家商店都有中文標牌、廣告和能講中文的售貨員。我們再驅車去距離莫斯科70公里的謝爾蓋耶夫鎮,一到鎮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遠處大教堂的金頂和路邊門樓上“舌尖上的俄羅斯”七個醒目的漢字。

  6月27日,我送一個中方代表團到聖彼得堡普爾科沃國際機場,當聽到機場廣播裏中文的登機通知時,代表團成員個個睜大了眼睛,露出驚喜的表情。是呀,在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度,中文轉眼間快成了它的第二官方語言了,怎麼能不讓人又驚又喜呢!

  5年來,中俄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準。學習漢語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能唱幾首中文歌也成了當今俄羅斯青年的一種時髦。中餐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走進中餐廳。看中醫的當地人也越來越多,不少俄羅斯人會選擇趁到中國旅遊之機接受中醫調理。與此同時,俄羅斯主流社會和民眾對華越來越友好,在俄僑胞實現個人夢的機遇也越來越多。

  這一切,是中俄關係良好走勢的標誌,更是祖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的標誌。作為中國人,怎能不為此自豪,為此添彩!

  與祖籍國人民共唱中國夢

  ■ 王  文(德國華僑商會會長)

  2013年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構想,成為中德兩國合作的新亮點。德國政府是西方國家第一個表態支援“一帶一路”倡議的,德國經濟界熱情很高,他們從“一帶一路”裏看到了商機,看到了合作機遇。中德之間已有不少可圈可點的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歐班列一年有1700多列,其中有1000多列都駛往德國的城市。

  2016年,中德貿易總額約為1700億歐元,中國首次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德貿易額在德國外貿總額所佔比重也由2015年的7.5%升至7.9%。

  貿易發展火熱也帶動了中德人員往來日益頻繁。2016年,中德互訪遊客超過160萬人次,超過4萬名中國留學生在德求學。目前,雙方己建立91對友好城市關係。

  這些豐碩成果顯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共建“一帶一路”體現了世界各國廣大僑胞的共同心願,我身邊就有著一批留德學者,創辦了上海易持自動化有限公司,在智慧、科技行業,幾十年業精於勤,研發自己的産品,成果豐碩,心向祖國。

  近年來,國內來訪團慰問僑胞演出多了,祖國也經常召喚我們常回家看看,國僑辦、中國僑聯為我們創建各種學習機會,為海外“移二代”、“移三代”組織了祖籍國尋根夏令營,各省僑務工作者也走出來看望我們,帶來祖國溫暖。同時,華僑華人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與祖籍國人民一起共唱中國夢。

  見證中國夢與非洲夢相融相通

  ■ 南庚戌(環球廣域傳媒集團和非洲華文傳媒集團董事長)

  時光荏苒,5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刻度。我和我的同事們用電波、視頻和文字記錄了過去5年的點點滴滴。

  過去的5年,中華民族砥礪前行。加速前進的中國,始終有著明確的奮鬥目標,也始終秉持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

  對我來説,擁有一個像中國一樣的祖國母親是我最珍貴的財富。常駐非洲十余載,體會最深的便是沒有哪種國際關係能比得上中非關係的深度和廣度。過去5年,非洲國家將非洲夢同中國夢有效對接,多數非洲人認為中國在當地發揮了積極的影響力,身在非洲的華僑華人在這片大陸上也越發自信。

  過去5年,中國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在非洲,孔子學院遍地開花,“歡樂中國”系列演出在非洲多國受到好評,“漢語橋”比賽精彩紛呈……所有這些努力,都奔著一個目標——向非洲朋友展現多姿多彩、與時俱進的中國。

  今年,我們發起了中非國際電影節和“非洲萬場戶外電影工程”,深感這是一條符合非洲實際情況,能提高非洲民眾精神生活,加深中非民間交流和了解的好路徑。我們走進坦尚尼亞薩巴薩巴節,走進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利文斯頓瀑布,走進波札那的田間地頭,與非洲當地媒體和傳媒機構聯手放映影片,為數以萬計的非洲人民獻上了一台臺前所未有的中國電影視聽盛宴。

  中國與非洲——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這兩個遠隔重洋的大陸,在過去的5年攜手築夢。作為心繫祖國的華人,能夠見證並參與到中國夢與非洲夢的相融相通中,可謂三生有幸。

  中國健康發展值得點讚

  ■ 谷世強(美國SINO-CONSULTING(SCI)公司總裁兼CEO)

  今年5月初,我帶客戶美國RFE 投資公司老總吉姆和美國Hastings公司老總肯先生到中國出差。兩人都説我們所到訪的大連和北京的綠地、花卉和樹木都明顯增多了,市容環境更美了,商務租車司機更是準時又彬彬有禮。他們兩人對我讚嘆了好幾次。

  我本人每年都要回國出差四五次,親身體會到中國最近5年的發展非同尋常。我們常去中國出差的客戶也有同感,説這幾年中國的反腐廉政工作“動真格的”了。以往招商引資請客送禮和商務場上擺闊氣講排場的奢華不實之風不見了,中國的投資經商環境風清氣正了。我們在美國也都看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由衷地為中國扶正祛邪反腐倡廉的大作為、大成果點讚。

  最近幾年,我和客戶每次到中國出差都會感嘆,中國高鐵太成功了!中國高鐵已把西歐和日本甩到了後面,才幾年的功夫,“八橫八縱”高鐵網路就把我們海外華人的家鄉與外面世界高速連接起來了。我們身在海外的華人和常去中國的“老外”,對最近幾年中國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經常看得更真切,感受更深刻。

  在國外,我們同樣能感受到祖國的發展。前年到智利度假遊,且不説商店裏面賣的電器都是中國品牌,我們乘坐的豪華旅遊大巴也是“中國製造”。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大街上跑的中國轎車就更多了,福特公司很快也會將在中國生産的福特轎車返銷回美國市場。中國最近這5年的健康發展值得點讚!

  祖國強大讓阿根廷華人自豪

  ■ 陳  靜(阿根廷華人進出口商會會長、阿根廷移民協會財務總監、阿根廷華人婦女兒童聯合會會長)

  時光荏苒,回首廿五年的海外生涯,最化不開的就是那絲絲的鄉愁。雖然來到了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阿根廷,可在內心深處,對祖國故土的關心和牽掛卻無時無刻不在撥動心弦,關於祖國日益發展強大的每一個消息都讓我感到自豪!

  特別讓自己欣慰的是,我的人生軌跡似乎和祖國的發展有著某種神奇的聯繫。尤其是最近5年多,是我從普通商人向文化使者轉變的關鍵階段。比如自1991年開始在中國大使館的支援下由我正式承辦並使用文化部“歡樂春節”品牌的阿根廷新年廟會,這些年來影響力越來越大,副總統和首都市長出席,參與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60萬人次;投資製作的拉美地區第一檔中文教學和文化電視節目《跟我學中文(CHINO BASICO)》受到了阿根廷主流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關注;加入阿根廷移民協會,連續兩屆被推選擔任財務總監等。

  祖國的日益強大讓阿根廷的華僑華人切身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特別是2014年習主席訪問阿根廷時接見僑胞代表並和大家合影,是我一生都永遠銘記的時刻!

  2017年是中阿建交45週年。阿根廷雖然和中國之間隔著遙遠的山山水水,但現在兩國的人民已經建立起深厚的聯繫和感情,來自中國的企業已經在這裡深深地紮下根來,中國人開的超市已遍佈阿根廷大大小小的城鎮。就我個人而言,剛剛陪同阿根廷廣播電視總局局長米格爾佩雷拉先生訪問了中國,簽訂了多份合作協議,真希望我個人和團隊的努力能為祖國的發展和中阿的友誼添磚加瓦!

  義大利華僑腰板越挺越直

  ■ 胡蘭波(義大利雙語雜誌《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

  我是媒體人,自然關心主流社會的新聞。過去義大利的主流社會很少報道中國,如果談論也是負面新聞較多。

  中國的發展是一步一步的,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也是一步一步的。最近幾年,早年的“中國威脅論”早已銷聲匿跡,甚至要是説中國發展慢了,還會引起當地人的擔心,認為那將是世界的不幸。

  海外華僑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取決於祖籍國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實力。近年來,很多留學生的到來給義大利華僑注入新鮮血液,也為祖國增加了亮點。

  同時,中國高科技的發展也在西方社會引起關注。在義大利的華為公司,雇傭了幾百名義大利工程師和員工,人們以能去華為工作為榮。華為的産品也越來越被人認識和喜愛。過去,外國人以為中國只能生産低價劣質的産品,而今日中國正在用高科技産品征服世界。

  C919首飛、第一艘中國産航母下水、“快遞小哥”天舟一號上太空送貨加油、量子電腦問世、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天眼”、“墨子號”、“蛟龍號”、天宮二號等一系列高科技研究成果足以使世界目瞪口呆。

  這幾年,中國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中國發展營造了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2016年,時任義大利總理倫齊專程從羅馬趕到撒丁島與習主席會面,在義大利引起很大反響。

  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海外華僑才能在國外真正挺起胸,更有尊嚴地僑居他鄉。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海外華僑腰板也越挺越直。

  跨洋過海訪親戚“説走就走”

  ■ 盧  威(美國鷹龍傳媒公司副總裁、美國華人商會新聞媒體分會會長)

  真是做夢也沒想到,現在國內朋友來美國探親訪友簡直就是“拎起背包,説走就走”。

  年初,我上海的表妹發來微信説,要來洛杉磯看我。我心想,從上海到洛杉磯坐飛機十多個小時,還要去美國領事館辦簽證,要跨洋過海走親戚,談何容易?

  3月份,“陽光城”洛杉磯早巳春滿大地。一天,我的微信電話響個不停:“阿哥!我們巳經在洛杉磯機場了……”表妹沒事先“預告”,已飛越太平洋,順利入關洛杉磯,確實給我一個驚喜。表妹的女婿在機場租了輛豐田車,很快我們兩家人就喜相會了。剛剛坐下來,表妹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深咖啡色的中國護照在我眼前晃了晃,開心地説:“你看!這次來給了我們十年免簽證,下次再來美國就更方便了”。

  我接過這本沉甸甸的中國護照,隨意翻閱起來,只見內頁出入境欄蓋滿了不同國家的簽證章,除了油印未幹的美國入境章外,還有澳大利亞、法國、泰國等十多個五顏六色的簽證章。我感慨萬千,中國護照不僅是中國公民的身份證,也是“護身符”,更是“國際通行證”。

  我在美國生活了27年,親眼目睹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近年來,中國成為國際上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也帶動了中國公民出境遊。

  轉眼,十來天過去了,表妹一家去了舊金山遊玩,還探訪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火炬傳遞之路——漁人碼頭,又驅車遊覽聖地亞哥美麗海港,這裡是中國海軍訪美落腳之地。表妹訪美行程緊湊,收穫頗豐,我們約定今年9月上海再相聚。臨別時,我送了一件小小禮品給她——一個精美的護照套。

  海外掀起“中國熱”

  ■ 黎  焱(旅美作家、教師)

  2017年,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城(Rochester MN)的華人來説,一整年都是熱鬧的中國年。自從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以來,這個中西部的多元文化小城便掀了持續不斷的“中國熱”。中國文化在這裡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和追捧。

  6月,羅城舉行了盛大的世界文化節,此節日把中國文化納入主題,在羅城著名的“士兵廣場”上亮起了中國文化藝術展覽。最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世界著名的梅奧診所一年一度的“癌症病人存活者生命禮讚慶祝節”把“中國文化雞年——祝福健康、幸福和富足”作為活動的主題,邀請了中國頗有成就的科學家在會上作主題演講。我也受邀為孩子們做了中國手工工藝。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在城市的大遊行中,中國人裝飾的中國彩車格外耀眼有趣。就在我寫作這篇文章時,又收到了這樣一則通知:“8月23日梅奧的文化節上邀請您參加‘國際服裝秀’——中國旗袍展”。

  當我們不亦樂乎地參加著一個個海外的文化節,以各種方式滿懷自豪地去展示中國獨特的文化和藝術時,我們深知這高溫不下的“中國熱”背後是越來越強大、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不同的國家緊緊連在一起,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擁護和讚賞。這是越來越多民族和國家的人民渴望了解中國的動力,這是“中國熱”源源不斷的熱源。我們為祖國加油喝彩!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