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500萬?300萬? 雄安新區未來人口規模多少合適?

2017年08月22日 09:52:0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12家設計團隊即將提交雄安新區城市設計方案

  雄安未來該有多少人?

  雄安新區城市設計方案即將提交。

  從279家國內外設計機構中篩選的約12家設計團隊,在經過兩輪現場諮詢後,即將於8月20日提交河北雄安新區城市設計方案。

  此外,有消息稱,雄安新區的總體規劃和雄安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方案將於9月上報中央。

  雄安新區規劃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對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主任楊開忠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説:“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講話精神,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要充分體現五大新發展理念,成為新發展標桿,堅持高品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生態區域城市的要求,做到城鄉一體、綠色低碳、疏密有度,城市建築力求中低層,不能建成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課題組發佈了一篇有關雄安新區人口與住房政策的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建議雄安新區人口密度不宜過高,初始人口規模在100萬人左右,遠期控制在500萬人左右。

  這份報告隨即引發了雄安新區究竟該有多少人的討論。

  500萬?300萬?雄安新區人口規模多少合適?

  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目前,雄縣人口約38萬,容城人口約39萬,安新人口約26萬,三縣相加總人口超過100萬,分佈在1577平方公里的地域範圍內,人口密度較低。

  報告指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綜合考慮,雄安新區初始人口規模在100萬人左右,遠期控制在500萬人左右。

  此前,已有機構對雄安新區的人口規模進行過預測。摩根士丹利曾發佈報告稱,預計未來10到20年,雄安新區人口規模將達到340萬至670萬,總投資可達到1.2萬億元至2.4萬億元;長江證券的報告則指出,雄安新區總投資將達4.5萬億元,人口或達600萬。

  2014年11月,《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對外發佈,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至500萬以下為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按照上述機構的預測,雄安新區有成為“特大城市”的可能。

  “不到2000平方公里要裝500萬人,開發強度、人口密度太大。作為首都功能拓展區,雄安新區地處水資源極度稀缺的華北平原腹地,要成就具有世界一流品質的生態區域城市,開發強度、人口密度一定要顯著低於北京平原地區,遠期人口規模一定要控制在300萬以內。”楊開忠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説,作為反磁力發展極,雄安新區抗衡北京吸引力應該靠的是高品質,而不是數量或規模。

  楊開忠提出不超過300萬人口的依據之一是雄安新區地處水資源極度稀缺的地區。

  “雄安新區所在的海河流域可以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流域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介紹,海河流域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流域內生活著1.45億的人口,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只有343立方米。而河北省每人平均水資源量更少,僅有220立方米。按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地區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若低於500立方米,這個地方就陷入了嚴重的水危機。

  除了水資源因素,人口密度也是一個度量標準。雄安新區遠期控制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500萬人左右的人口規模,雄安新區的人口密度是2500人/平方公里。如果按照300萬的人口規模計算,雄安新區的人口密度為1500人/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2015年,深圳、上海人口密度分別為5713人/平方公里和3809人/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為1323人/平方公里。

  多位受訪專家均認為,雄安新區要建設成為一個沒有大城市病的新區,人口規模應該適度,避免出現城市規模過大、單中心集聚等大城市病。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雄安新區地勢比較低,又是湖區,資源環境條件的承載力有限,又要建設生態宜居城市,這些都不足以支撐雄安建成一個比較大的規模城市。“遠期人口規模應該控制在250萬以內,無論如何不能超過300萬。北京現在為什麼沒有成為生態宜居城市?主要還是規模過大。”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近期也提出,未來雄安新區承接非首都功能的遷移,加上創新創業進來的人員,可能將來發展到兩三百萬人口。

  其實,報告提出人口規模在500萬左右也是基於避免出現“大城市病”。

  報告指出,雄安新區的首要任務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新區的發展也不允許因人口過度集聚而再出現北京那樣的“大城市病”。考慮到打造具有優美生態環境的生態城市目標以及白洋淀的環境承載力,雄安新區人口密度不宜過高。

  在李國平看來,超大城市要想變成宜居城市是非常困難的,“從雄安要建設宜居新區的要求看,雄安新區整個區域人口控制在300萬以內,城市人口尤其中心區域的人口在200萬是有意義的,而且已經是上限了。”

  人從哪來?

  不管是按照報告所言的500萬左右的人口規模,還是受訪專家預測的二三百萬的人口規模,雄安新區都需要再增加幾百萬的人口,人從哪來?

  這就不能不提建立雄安新區的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能要。

  河北正在多方準備,承擔北京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以及由此轉移來的部分人口。

  在人口聚集上,4月份河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發言文章提到,不是河北自己的人口在那裏聚集膨脹,而是圍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主要是轉移已在北京或者即將到北京的這部分人口。

  報告也提出,考慮到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定位,其城區人口將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承接的從北京疏解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政事業機構以及企業總部等。

  那麼,北京方面到底能疏解多少人到雄安?

  在李國平看來,北京人口要疏解到雄安新區,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動,“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包括企業,能夠疏解到雄安估計有三五十萬人,這已經是一個挺大的數字了,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相比于龐大的北京人口數量,很多人可能認為三五十萬的數量是不是太少了?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了北京到2020年人口不超過230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這是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3萬人,還有127萬的人口增長空間。

  事實上,在受訪專家看來,北京本身並沒有非常大的迅速往外轉移人口的壓力,更多的是內在的再平衡,即均衡佈局的問題。

  李國平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目前北京東城、西城人口特別密集,要疏解出去的人口比較多;而海淀、朝陽等其他4個城區,也會疏解出一部分人口,按規定到2020年疏解出15%。“在北京整個市域範圍內,通州就可以承載三五十萬人,還有新機場及週邊可以承接一部分人口。總體上看,北京總的人口數量並沒有超,北京面臨的問題就如同在一個公寓內有3個房間可以住11個人,其中一個房間住了8個人,而另外的兩個房間才住3個人。”

  除了從北京疏解到雄安的人口,新增人口還有哪些來源?報告提出:“應從全球範圍招攬優秀人才。”

  報告分析,雄安新區起步區距離三個縣城有一定距離,土地以灘塗地、農業用地為主,將來起步區人口主要從外部遷入。

  但是,從外部遷入,也有制約。李國平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説,“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以及未來在2025年前後中國人口可能開始減少,這些都不支撐短時間內建成一個特大城市。上海浦東新區從1992年成立發展至今已經25年了,也就是五六百萬的人口規模,何況我們現在經濟已經處於新常態,經濟增長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高速度了,這都是限制條件。”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33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