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越是心懷遠方,越要隱忍堅強:人民軍隊,我挺你!

2017年07月31日 16:14:28  來源:中國軍網
字號:    

  1840年後,中國就像一個陷入無邊泥沼的巨人,在堅船利炮的恐嚇下,一步步向下沉陷,昔日那盛唐和強漢的榮光蕩然無存,沿亙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被撕得粉碎。

  

  國之不存,民將焉附?

  

  1929年5月4日,上海《生活週刊》刊登了一篇《十問未來之中國》,編者在按語中寫到,“此十問俱實現,則中國富強矣,國人安樂矣。”這十問,錐心泣血,滿腹心酸:

  

  吾國之軍權何時歸一,分散之軍閥何時湮滅?

  

  軍人治政之權何時盡除,吾國之行政權何時統于中央?

  

  三十四國治外法權何時可廢,吾國之司法何時自主?

  

  吾國何時可稻産自豐、谷産自足,不憂饑饉?

  

  吾國何時可産巨量之鋼鐵、槍炮、艦船,供給吾國之邊防軍?

  

  …………

  

  多麼絕望的時代,才會有如此心酸的錐心扣問?才會對國家未來的期待如此之低?

  

  陷入泥沼的人們,實際早已習慣了屈辱的滋味。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最終,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

  

  1894年甲午戰爭,日軍從朝鮮涌進東北,屠旅順、割臺灣,索賠2.3億兩鉅額白銀;

  

  《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搶佔各自在華利益,索要賠款4.5億兩,北京城再遭屠殺、搶劫;

  

  ……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已經麻木了中國的神經。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年近70歲的老將馮子材率軍取得空前大捷。而就在這場難得的勝仗之後,清政府仍要屈辱求和,簽訂賣國條約。

  

  1931年9月18日,據記載,當天,僅裝備有步槍、機槍等輕武器的600余名日軍,“戰勝”了裝備有坦克、裝甲車、各型火炮和歐洲進口的先進輕武器的1.2萬人的中國軍隊,甚至當時中國最強大的一支空軍也駐紮瀋陽。

  

  這就是曾經的“天朝上國”,這就是那支再沒嘗過勝利滋味的軍隊,習慣了失敗,已經連贏都不敢贏了。

  

  欲救一個深陷沼澤的巨人,需要的不是站在岸上伸出一隻手去,而是要人們跳入泥沼中,拼盡全力。

  

  敢於跳入沼澤的人,也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

  

  淞滬會戰中,決心殉國的郭汝瑰在回復上級的信中寫到:“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為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慷慨英勇,令人動容。

  

  抗聯最艱苦的時候,什麼都吃光了,李兆麟將軍就笑著和大夥兒説:“等我們革命勝利了,我就帶你們回哈爾濱下館子吃餃子,我帶你們到戲園子看京劇。”看似輕鬆的話語,卻有讓人淚流滿面的力量。

  

  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孤身陷入重圍,斷糧5天,身患重感冒,雙腳嚴重凍傷,右臂挂彩,卻仍在向敵人還擊。日本人曾試圖勸降,他倚靠著一棵扭筋子樹,回答:“不必多説,開槍吧!”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人剖開他的胃,發現裏面儘是枯草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

  

  抗戰中,青年王建堂與朋友分頭聯繫了100個青年,向縣政府請命奔赴前線殺敵。就在他們開拔前,縣政府收到了王建堂的父親王者成寄來的一面出征旗。當眾人展開這面出征旗時,全都大吃一驚——與祝願親人平安遠征相反,這面由一塊寬大的白布製成的大旗,居中寫著一個大大的“死”字!出征旗的右上方寫著:“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份上盡忠!”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就是不死的軍魂,一個個捨生忘死、以命換命的民族志士,將這個古老的國度從無底深淵中托舉而出,讓她重新看到了光明。

  

  從沼澤中走出來的中國,背負著戰爭創傷,注視著寰宇列強,選擇默默負重前行。而在沉重擔子的包裹之下,藏著一顆熾熱滾燙的心。

  

  1949年3月,解放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這只軍隊前所未有的靠近自己的夢想,而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卻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眼看就要握到手裏了,他們卻把目光投向未來。

  

  抗美援朝戰爭中,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志願軍將士一把炒麵一把雪、單衣薄衫進朝鮮,以高超的技戰術水準和驚人的意志品質,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國威。

  

  百年來,中國挨過別人的欺負,受過難言的委屈,吞過自己的苦果,也見過真槍實彈的恐嚇。但不管背負再多,始終初心永在,不懈前行,每一步,都走得真切而踏實。

  

  這就是我們的人民軍隊,這些年來,她懂得,越是心懷遠方,越要隱忍堅強。

  

  “冬天過去了,我們回來了。”

  

  2016年,習近平主席在塞爾維亞訪問,來到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使館被炸事件中犧牲的烈士時,有媒體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是的,那個我們曾經不願提起的傷心地,如今迎來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國。那個曾隱忍多年的巨人,回到了當年自己受過傷痛的地方。但在這裡,她並不是要舔舐傷口、自憐自艾,而是要再聚人心、展示力量。正視自己的傷痛,是這個國家和民族自信的回歸。

  

  多少年忍辱負重,多少年篳路藍縷,這個國家在一點點積攢力量、一步步邁向富強。

  

  2011年以來,利比亞、葉門安全局勢先後陷入緊張,為了保護海外公民的安全,中國派出軍艦客機,跨越遼闊海疆進行撤僑。從身處危險到安然回國,撤僑的成功彰顯著國力的日漸強大——不管你身處何方,國家和軍隊都是你強大的後盾。

  

  2016年7月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運-20大型運輸機正式列裝空軍;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

  

  國之重器,力當萬鈞。

  

  大國軍隊,定是威武之師。

  

  我們的中國,曾跌進深淵,墜入無邊黑暗,虎狼之國試圖將其分割;後來,她爬出泥潭,步履蹣跚卻鬥志滿滿地邁步向前。

  

  我們的軍隊,曾面臨種種艱難,歷經生死存亡的關頭,多少次含淚奔跑、多少次鮮血灑滿懷抱,終於迎來本屬於她的驕傲!

  

  冬天結束了,春天到來了。悲慘已成歷史,軍隊必將迎來榮光!在人民軍隊90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要説:

  

  人民軍隊,我挺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