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民日報:醫院交費何時不用排長隊

2017年07月09日 13:59:4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同樣都是交費,為什麼有的費用能自助掃碼,有的費用依然只能通過人工窗口交?無論什麼原因,都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浪費了資源

  ■“網際網路+”不是面子工程,而應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方便生活。“網際網路+”,不僅硬體要“+”,軟體更要“+”

  前幾天,我去北京一家醫院看病,發現自助掛號機旁多了幾臺自助交費機,不禁拍手叫好:在醫院排隊交費最讓人煩心,自助機真是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然而,為什麼有了自助交費機,交費窗口還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呢?我打算試一試。我拿著化驗單,用手機掃碼,在自助交費機上很快完成了交費。可是到了採血窗口才被告知,200多元的化驗費已交,但十幾元的材料費還沒交,只能通過窗口交。使用自助交費機,一次交費變成兩次,很多人覺得麻煩,乾脆照舊排隊交費。同樣都是交費,有的費用能自助掃碼,有的費用卻依然只能通過人工窗口交。看著一台臺少人問津的機器和排著長長隊伍的窗口,我心中很不是滋味。

  過去就醫,常常需要淩晨三四點去掛號窗口排隊,坐小板凳蹲守好幾個小時,還不一定挂上號。後來,很多醫院開通了網上預約掛號,只要提前預約,在規定時間到醫院窗口就可以排隊交費取號。不少醫院還安裝了自助取號機,提前預約後,到醫院的自助機上一掃,手機支付掛號費,掛號單就出來了,十分快捷。

  掛號機給百姓生活帶來了便利,交費機咋就成了擺設?通過醫院的自助交費機,化驗費可以交,材料費交不了,這肯定不是卡在硬體上,而是卡在了軟體上。是系統有漏洞?還是化驗費和材料費歸不同部門收取,有些部門的端口接入了自助機,有些部門沒接入?無論什麼原因,都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浪費了資源。

  我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已在全球領先,但仍有很多支付場景有向移動支付升級的潛力,特別是燃氣費、醫藥費等一些公共服務或準公共服務機構,自身仍缺少改革支付方式的動力。這些消費場合涉及人數多,交費頻次高,若能借助移動支付提升效率,將大大節約社會成本,為百姓生活帶來便利。挖掘移動支付的潛力,不僅硬體要跟上,軟體更要跟上。也就是説,“網際網路+”,硬體要“+”,軟體更要“+”。

  一方面,軟體是指程式設計,要充分考慮用戶體驗。醫院的自助交費機,無論收費項目有幾個,面向消費者都應合併收取。人們在收費窗口可以一次交清,那麼自助機的軟體設計也應實現一步到位。自助機運作過程中,如果發現軟體設計有漏洞,就應及時維護升級。經常有媒體報道,某地“便民機器”成了擺設,“機器不是開不了機,就是顯示錯誤,相關功能無法使用。”可見,拿自助機擺擺樣子的現象並非個案。“網際網路+”不應是面子工程,而應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方便生活。

  另一方面,軟體更指軟實力,要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醫院的自助交費機,無論所收費用在後臺要流向幾個不同的部門,醫院都應提升內部管理效率,讓資訊流、錢流轉起來,而不該讓患者及家屬跑得暈頭轉向。現在,不少公共服務部門都通過窗口整合、電子化辦理等手段,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但仍有一些服務部門沒有這樣的意識,比如在一些地區,水費、電費都接入了手機支付,但燃氣費還是要跑到指定銀行的機器上交納,很不方便。

  “網際網路+”是一個有效降低社會成本的工具,在移動支付領域,我國具有後發優勢,發展迅猛,但仍有不少可以提質增效的地方。有的醫院認為,醫生、檢驗設備、藥品等醫療的核心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用什麼支付方式,患者都會來,這些落後觀念制約著支付方式變革。如何順應潮流,加快推廣“無現金支付”,不僅是改善就診體驗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醫院服務水準的現實要求。未來,希望不再有需要排長隊交的費,不僅節約社會成本,還能增加人們生活的舒適感。(記者 林麗鸝)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