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共舞長江經濟帶】動圖報道丨勠力同心,讓污水遠離母親河

2017年07月05日 13:02:4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的母親河,不僅哺育了當地兒女,而且涵育了獨特的文化、構建了宜居的環境。為了捍衛這一條條甘甜的母親河,一場場治污攻堅戰持續推進。

  各地母親河如今的水質如何?治污攻堅後,她為當地百姓帶來哪些福利?帶著這些疑問,來到重慶璧山、四川瀘州、貴州赤水等地一探究竟。

  母親河涵育文化酒香四溢

  在重慶璧山,母親河璧南河貫穿全境,碧綠如洗。秀湖國家濕地公園內,人們在璧南河旁漫步、納涼、嬉戲。璧南河讓秀美的璧山亮出“深綠”名片,在這座宜居的小城裏,綠色産業發展迅速。

  四川瀘州、貴州赤水以酒業著稱,當地特殊的水質讓他們的美酒更加香醇、世界聞名。

  在瀘州,長江與沱江在這裡交匯,瀘州老窖讓這座城酒香四溢。張壩生態桂圓林緊鄰長江水上黃金航道,這座“江畔氧吧”的桂圓、荔枝長勢喜人。對岸,聯通世界的瀘州港,貨輪奔赴各地。

  從瀘州出發,一個多小時即到達赤水。從赤水市到茅臺鎮,赤水河蜿蜒三百餘裏,孕育了習酒鎮、二郎鎮、茅臺鎮等著名酒鄉,酒文化流傳久遠,時而平緩時而奔騰的赤水河又得名“美酒河”。

  在茅臺鎮不只有茅臺酒,還有2000多個酒企聚集於此。茅臺鎮副鎮長熊登碧介紹,這條“美酒河”釀出的美酒無法複製,拉高了當地GDP。未來,在距離茅臺鎮主城區5至10公里的貧困村仁文村、正覺村,也將通過酒文化、酒産業脫貧致富。

  “美酒河”孕育了佳釀,更帶動了百姓就業。在赤水大瀑布景區,兩河口鎮黎明村黨支部就帶領村民做起了“水生意”。2015年8月,他們在上游河段打造的“丹霞第一漂”體驗項目首次開漂,2016年即盈利100萬元,預計今年將突破200萬元。

  在景區裏,村支書黃廷科穿著印有“丹霞第一漂”的T恤介紹説,這裡的保潔員、觀光車駕駛員、救生員、土特産品銷售員等崗位都是他們的村民,其中有不少人曾經外出務工。

  一條條母親河,讓城市富有靈性,讓鄉村充滿生機。一汪清水,帶給人們在經濟和生活的改變,不勝枚舉。

  城市鄉村聯動捍衛母親河

  為了捍衛我們的母親河,各地政府水務部門、污水處理廠等在不斷探索、嘗試。

  在清澈見底的璧南河旁,河道治理前後的對比照道出了這裡的往事。重慶市璧山區水務局長王繼超坦言,璧南河部分河段曾經水黑如墨,魚蝦絕跡,被人們戲稱為“臭水溝”。

  他介紹説,2010年3月,“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理念的確立,拉開了以璧南河治理為突破口的治水興水大幕,河段長制由此開始。如今黑水還清、異味全無,水清了、山美了、綠色GDP增長迅速。

  赤水河為長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黃而得名。為了保護這條“美酒河”,沿岸的政府和酒企在行動。

  赤水市復興鎮污水處理廠是赤水河流域貴州段最後一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在這裡,混濁嗆鼻的污水經過厭氧池、缺氧池、MBR膜池等處理,再次流出時已重生為清澈水質。

  在處理廠水藍色的院墻上,“讓生活污水遠離母親河”幾個大字格外醒目。負責人喻洪偉介紹,經處理後産生的中水可用於公路清潔、園林綠化、廁所沖洗等,大大節約了用水成本。

  復興鎮風溪口渡口位於赤水河畔。在這裡,一個個生活污水凈化器成了小型污水處理廠。赤水河復興鎮段河長王大才談到,經處理後的生活污水,將對赤水河的污染降到了最低。

  作為知名酒企,從2014年起,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即出資5億元用於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貴州省發改委長江經濟帶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人王方介紹,貴州省加快污水處理,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5%,主要河流水質總體為優,9個中心城市24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和99%。

  一串串數字是努力的見證,也是新征程的開始。相信,讓污水遠離母親河這個目標,指日可待。 (光明網 邱曉琴采寫製作)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