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熱詞透析36次中央深改組會議(砥礪奮進的5年)

2017年07月05日 11:12: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23天后,2014年1月22日,一個史無前例的嶄新會議——第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走進民眾視野。當時,距離全面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還有7年時間。截止到今年6月26日,這一會議已召開36次,距離“改革任務”完成還有3年半時間,“賽程”過半。  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親任組長。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回望和觀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梳理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這一會議,被視為透視中國改革方向和重點的窗口。日趨規律化為每月一次的這一會議,一抓統籌,二抓方案,三抓落實,四抓調研,使中國各領域改革不斷提速、落實 。

  改革是最大的熱詞

  梳理36次中央深改組會議新聞通稿,不難發現,改革、制度、發展、落實、機制、人民群眾、體制、試點、管理、責任、服務、創新、統籌、司法、企業、經濟、生態、依法等位居高頻詞前列。

  “改革”一詞頻次遙遙領先,共出現1280次,遠超排序第二的制度(276次)。這充分體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責任,即“要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改革舉措落實到位”。通過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把握大局、審時度勢、統籌兼顧、科學實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堅定不移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前進。

  “制度”一詞出現的頻次位居第二。與“制度”相關的“機制”“體制”(分別208次、193次),也都屬於排行靠前的高頻詞。可見,中央深改組會議強調和部署的改革動作,注重完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的改革和創新,而非細枝末節的修修補補。題中之義,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方方面面”。

  “發展”和“落實”的出現頻次也較高,分別為238次、232次,充分體現中央深改組會議求真務實、注重實效作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發展,顯而易見“各項改革任務都能堅持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導向”。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中央深改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即強調,“要抓落實,三中全會各項具體改革舉措,要有時間表,一項一項抓落實,以多種形式督促檢查,指導和幫助各地區各部門分解任務、落實責任”。

  “人民群眾”一詞(以及“人民”“群眾”),在多次會議中被反覆提及。這反映了中央深改組會議重視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以增強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堅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正如習近平在中央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中強調,“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其他高頻詞,有的體現改革原則和導向,如“依法(89次)”“創新(142次)”等;有的強調改革落實的方法,如“統籌(110次)”“試點(191次)”“督察(74次)”等;有的則涉及改革重點領域,如“司法”“經濟”“企業”“生態”等。其中,“司法(102次)”“經濟(96次)”“企業(109次)”“生態(106次)”等高頻詞反映了3年多來,中央深改組最為關注的改革重點領域。

  注重群眾獲得感

  中央深改組36次會議新聞通稿中,人民群眾(包含“人民”、“群眾”)一詞被大量提及,“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改革落到實處。正如2016年4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強調,“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據本報不完全統計,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的約260份文件中,有約70件直接涉及社會民生。這些文件涵蓋教育、醫療、戶籍、環境保護、精準扶貧等多個方面。既有《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宏觀層面政策文件,也有諸如《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挂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等微觀層面的指導意見。網友評價:“(這些改革)無不著眼于補短板、解疾苦、釋紅利,著力於對接民眾所需、民心所盼,凸顯出問題導向、民生至上、靶向施策改革新思維。”

  從改革議題看,“司法”“經濟”“生態”等高頻詞反映了中央深改組會議討論較多的議題。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涉及的改革主題中,司法改革、醫療衛生改革、教育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都是輿論最為關注的領域,也都涉及公眾切身利益。

  法治是歷次會議中常涉及的思維方式,也是討論較多的改革議題。僅2015年,中央深改組會議就審議了22個司法改革文件,佔到全年審議通過的文件數量的1/3。圍繞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方面,司法體制改革在不同層次上推開,司法權在黨的領導下向著依法獨立公正行使邁進。

  經濟同為輿論重點關注領域。“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牽引作用”。國企改革、金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與此相關,關注度同樣相對較高。三年多來,中央深改組會議在經濟領域破題諸多改革項目,在價格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領域出臺頂層設計方案,指導相關領域改革有序推進。

  習近平多次傳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中央深改組會議推進的重點領域。36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的文件,涉及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文件約32個。近年,中國出臺了史上最嚴格的環保制度,推出生態補償機制,設立生態文明試驗區,全面推行河長制等。中央深改組還通過了省以下環保執法機構垂直管理的試點方案,利於減少環保機構受到的不必要干擾。

  善於統籌兼顧

  中央深改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就提出“一要抓統籌”:既抓住重點也抓好面上,既抓好當前也抓好長遠,處理好重大關係,統籌考慮戰略、戰役、戰鬥層面的問題,做好政策統籌、方案統籌、力量統籌、進度統籌工作。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呼應: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通稿中,多次出現“試點”“統籌”“協調”“統籌兼顧”“統籌協調”“統籌銜接”“統籌落實”等詞。這表明中央深改組在推進改革的過程,從大局出發,統籌兼顧。如談及“試點”,習近平曾強調,“試點工作要在中央層面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下進行,改革具體步驟和工作措施,鼓勵試點地方積極探索、總結經驗”。

  此外,“制度”“機制”“體制”的多次出現表明,中央深改組會議推進的不少改革立足於頂層設計,注重制度創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例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利於打通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關於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中央深改組設立了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等6個專項小組,涵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領域。三年多來,中央深改組圍繞這6大主要方面進行系統謀劃,不同時期,突出不同改革重點。正如2016年1月11日中央深改組第二十次會議指出:“要加強對各領域改革的全面評估,堅持問題導向,把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明確標注出來,排出優先序,重點推進,發揮好支撐作用。”

  從中央深改組審議的文件話題和數量來看,改革進程呈現既循序漸進又不斷加速趨勢,審議文件數量從少到多。2014年審議通過37個文件,確定80個重點改革任務;2015年審議通過65個文件,確定101個重點改革任務;2016年審議通過96個文件,確定97個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和128個其他改革任務。

  從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的文件和強調重點來看,不同時期和階段,改革重點不同,進程也有所不同。早期,中央深改組會議以宏觀層面的政治、黨建、市場經濟改革為主。這一階段,重在“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2015年上半年以來,改革重點逐漸轉移到相對具體的操作層面,改革步伐加速。2016年8月30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

  注重落實和督察

  抓而不實,等於不抓。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中,“落實”“督察”常是習近平謀劃改革、推進改革的重要關鍵詞。

  中央深改組已經召開的36次會議通稿中,“落實”一詞出現232次,平均每次會議超過6次。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越是任務重、困難大,越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3年多來,中央深改組會議推動的每項改革舉措,大都落地即見效。例如,2014年8月,中央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後,推動全國大量媒體的融合進程。以人民日報社為例,融合成效明顯,目前每天覆蓋6.35億用戶,其中人民日報微信粉絲量超千萬,刊發文章的閱讀量篇篇“10萬+”。

  誰來抓落實?要明晰責任。一方面,一把手很關鍵。正如習近平明確強調:“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不僅親自抓、帶頭幹,還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做到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撲下身子,狠抓落實。”

  另一方面, 一些具體改革,要落實到人。以《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為例,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對河長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再如,關注《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推進脫貧攻堅,關鍵是責任落實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區市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

  不難發現,中央深改組會議對各項改革工作的責任主體,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和明確要求,形成了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主體責任鏈條,為改革的落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落實責任,督察是重要手段。在中央深改組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調配充實專門督察力量,開展對重大改革方案落實情況的督察,做到改革推進到哪、督察就跟進到哪。”第三十四次會議上,他強調:“督察是抓落實的重要手段”、“要把抓改革落實擺到重要位置,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問效”。

  在中央深改組已經召開的36次會議的公告中,“督察”一詞共出現了74次,足見中央對於改革督察工作的重視。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