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香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必須讓孩子産生國民身份認同

2017年06月21日 15:46:56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范淩志】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中以777票獲勝,並被國務院正式任命為第五任特首。回歸20週年前夕,即將上任的她接受了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專訪,從過往從政經歷談到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地位,直言“港獨”在香港是完全沒有出路的。

  回憶參與編制回歸年度預算案

  “我還是站著回答問題吧!”面對多家媒體記者,身穿暗花旗袍、外罩一件黑色中式外套的林鄭月娥顯得很輕鬆。現年59歲的她1980年加入政府政務職係,2012年7月出任政務司司長,2016年7月獲頒大紫荊勳章。

  “我在政府工作了36年多,基本上可以説一半時間在回歸以前,一半時間在回歸以後,見證了回歸前後香港總體的發展”,林鄭月娥回憶道,20年前香港回歸時,她曾參與港英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編制1997—1998年財政預算案的工作,對當年參與的中央代表的專業和熱忱感受很深。“陳佐洱先生、高強先生,還包括我們外交部的一些大使級人員,我們在緊密合作中建立了一份友誼。他們資歷比我深很多,都當我是小妹妹,常跟我分享有關的工作(經驗)。”

  即將赴任,“任重道遠”

  被問到即將就職的感受,林鄭以四個字來回答,“任重道遠”。她説,無論是當選當天,還是在北京接受任命,自己都是這四個字。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位子是獨一無二的,肩負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的責任,表明瞭你既要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也要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參選行政長官之前的近5年時間,林鄭月娥一直擔任政務司司長,作為香港“二號人物”,她敢於處理棘手問題、立場堅決果斷,被媒體形容為“好打得”。林鄭月娥被任命為新一任特首後,外界普遍關注她就任後的規劃。她説,希望能給小孩提供一個愉快、健康的成長環境;為青年人提供能各展所長的機會;讓壯年人能安居樂業;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黃金晚年。“要做這麼多事情,當然有一些優先序排。我覺得下一屆政府要從三個方面加大力度:土地房屋、教育和發展經濟”。

  此外,林鄭月娥重點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理財的新看法”。她説,香港的財政狀況非常理想,1997年剛回歸時財政儲備是3700億港元,今年已達到9537億港元,“相當於香港特區政府兩年的開支。也就是説,我們即使什麼稅也收不到,兩年的開支已經在這裡了”。林鄭月娥認為,一些投資性的開支是可以放開一點的,但無論如何都不會偏離基本法的要求,也要保證不會長期出現財政赤字。

  近年來,內地網際網路産業發展非常迅速,林鄭月娥對此深有感觸。她承認,香港在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領域發展較慢。“今天我看報紙,説杭州馬上所有公交巴士都能用電子付錢了,你看香港還遠遠沒有做到。也是這個原因,上禮拜我請了馬雲到我的辦公室來,跟我分享怎麼快速趕上去,未來這個領域是重點要做的”。她同時談到,應當用香港的金融服務中心地位為國家“一帶一路”和“十三五規劃”提供融資服務。

  培育國家觀念

  回顧香港過去的20年,林鄭月娥表示,“變”的是經濟的發展,“不變”的則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她認為,準確地、全面地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就是要按照基本法條文辦事,“一國兩制”的“初心”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對於近年來給香港社會穩定造成很大危害的“港獨”勢力,林鄭月娥明確表示,“港獨”在香港是完全沒有出路的。同時,要加強青少年的國民教育,增強國家認同。競選期間她曾提到對香港青年人的盼望,就是希望他們能培育國家觀念、香港情懷跟世界視野。她説,“香港情懷跟國家觀念是完全沒有衝突的。我們既可以多讓孩子了解香港的歷史、香港的文化和香港現在的政治、社會發展,但同時必須要讓他們産生國民身份的認同。這離不開教育,幼兒時就要培養他們認識自己是中國人,要了解國家;中小學學習中國歷史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我也提出,未來應讓中國歷史課成為初中必修科目,以加大力度讓孩子接觸中國文化”。

  下一頁   [延伸閱讀]   駐香港部隊進駐20年:沒有發生任何政治性問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