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希望為市民謀更多福祉

2017年06月20日 14:56:28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記者侯艷)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再過不到半個月,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20週年的日子。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見證、經歷、參與了香港回歸、發展的歷程,成為香港歷史中的一部分。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掌門人,香港特首擔負著帶領730萬香港人奮進前行的重任。他們是“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的香港發展領頭人。

  《新聞縱橫》香港回歸20週年系列人物專訪,今天推出對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採訪。

  中環,半山,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調試好設備,愛穿旗袍的女特首林鄭月娥如約而至,暗紅碎花中式旗袍,外搭黑色西裝,配襯白色珍珠項鍊,一如既往地優雅幹練。別好話筒,林鄭月娥卻沒有在早已準備好的椅子上坐下,“我不習慣坐,能站著説嗎?你們拍的有沒有問題啊?我一般不太喜歡坐下來,坐得太多。”

  採訪的一個多小時,林鄭月娥全程站著和大家交流。她首先對大家表示歡迎,“歡迎大家來到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一直要運作到今年的6月30號,到7月1號我就上任成為第五屆行政長官。”

  大學畢業時,林鄭月娥就把擔任公職,參與公共事務作為人生目標。她笑稱,自己在香港特區政府度過了36年,一半在回歸前一半在回歸後,對比見證了香港回歸前後的變化和發展。1985年和1996年,林鄭月娥曾兩次參與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工作。她説,“兩段工作的經歷讓我感到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怎麼保證現有制度能在另外一個不同的制度裏存在,我們還要保留自己的出入境措施、貨幣、財政安排。能參與,能做一個小小的貢獻,確保香港順利回歸,作為一個政府官員,作為一個香港人,作為一個中國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香港回歸前夕,林鄭月娥參與編制1997到1998年香港財政預算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的專業、熱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之間也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延續至今,“我現在到北京還找他們,包括陳佐洱先生、高強先生、外交部的大使級人員,我有機會到北京也探望他們,就是在緊密的合作裏建立了一份友誼。當然我比較年輕,他們資歷比我長很多,他們當我是小妹妹,和我分享有關的工作。”

  在香港特區政府,林鄭月娥歷任多個民生事務崗位:從社會福利署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到發展局長,她敢於處理棘手和爭議問題、立場堅決果斷。2012年她出任政務司司長,成為特區政府的“第二號人物”。2017年,高票當選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坦承,“我在當選當天以及在北京從總理手上接過任命都是感到四個字‘任重道遠’,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這個位置是獨一無二的,肩負了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的第一責任,他既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也要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所以怎麼在香港比較複雜的環境裏做好兩個負責,讓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完全按照基本法裏的要求落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林鄭月娥的競選政綱中,經濟方面著墨頗多。她認為,過去特區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更多扮演了服務者和監管者的角色,今後還要成為促成者和推廣者,“看到機遇在我們面前就要爭取去促成。很多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的行為是政府行為。另一個是推廣者,別的經濟體、別的城市都很有競爭力,要爭取。未來香港要在推廣方面加一把勁。”

  除此之外,林鄭月娥提出,在維持簡單稅制和低稅率的前提下,香港應該在稅務政策方面更加開放。第一鼓勵科研發展,要給企業在科研開支上多一些稅務的扣減。另一個,香港絕大部分企業是中小企業,為了讓他們更有經濟動力發展商業,林鄭月娥提出把目前16.5%的利得稅改成兩級的,盈利低的建議10%也可以,讓利於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在林鄭月娥的身後,是兩幅香港回歸20年的巨大海報,寫著“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這是特區政府慶祝回歸二十週年的主題,創意也是出自林鄭月娥。她介紹,“因為我沒有離開政府參選行政長官之前,我是本屆特區政府的政務司司長,我有一個工作就是為回歸20週年做籌備,我為回歸20週年定了個主題就是‘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

  國家的騰飛為香港的發展不斷帶來新機遇,林鄭月娥希望在自己的新崗位,為市民謀求更多福祉。她對香港未來的期盼就是希望能為香港市民提供他們能生活的有滿足感的地方。希望為小孩提供愉快健康的成長環境,為青年人提供一個各展所長的機會,壯年人已經投身社會,安居樂業是很大的期盼,為老人家提供讓他們安享黃金晚年的環境。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