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40年的高考記憶:改變了個人命運 也改變了中國

2017年05月31日 08:43: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一根改變了中國的“指揮棒”(40年的高考記憶)

  從1978年開始,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社區的甘福保老人,都會在高考結束後,到江西省高招辦買試卷。這個堅持了近40年的習慣,是甘福保向高考致敬的獨特方式——1978年,30歲的他,被高考改變了命運。

  歷史發生時,往往波瀾不驚。1977年8月,鄧小平同志召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在聽取了查全性等專家的建議後,鄧小平當場拍板,從這一年開始恢復統一高考。儘管那時,自上而下誰也沒準備好。

  高考閘門重新開啟後,人才如洪水般涌出。1977年高考,報考人數多達570萬,而那時的中國,甚至連這麼多人的試卷紙張從哪來,都需費一番思量。但從這一年開始,人才上升的渠道,重新回歸到知識改變命運上來。

  一切正如1978年河南文科狀元、作家劉震雲所言,如果不是高考,他可能還在搬磚。

  我曾採訪過清華無線電係1978級一個班的大部分人,他們如今分佈在世界各地和全國上下。既有矽谷精英,也有政府官員,既有國家實驗室負責人,也有已開始頤養天年的退休人員。説起高考往事,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感慨,命運從那一個點開始改變。每個人都對那個突然出現的機遇心存感激。

  伴隨著高考恢復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也被一把推開。那真是對人才如饑似渴的年代,這群以極低錄取比例進入大學的精英,被舉國上下視為“天之驕子”。改革發展的事業有無數缺口需要填補,每個人只要懷揣真才實學,就一定能找到施展的天地。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