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河北:深耕旅遊 加速轉型(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2017年05月18日 09:55:0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河北:深耕旅遊 加速轉型(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石頭埝,籬笆墻,灰瓦頂,紅格窗。河北保定易縣安格莊村村民趙銀池家的房子最近煥然一新。“活兒不累,還不少賺,這 旅遊飯 可真香!”他指著院墻上“金牌農家樂”的牌子,滿臉的笑。

  趙銀池和85戶村民依託腳下的太行水鎮,通過鄉村民俗和農家院搭上了全域旅遊的快車,昔日農夫搖身一變,成了年收入至少20萬元的小老闆。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河北將發展壯大旅遊産業作為拉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改善生態環境的有力抓手、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以“旅遊+”引領發展新動能,打響“京畿福地,樂享河北”品牌。

  轉型壓力,旅遊疏導。河北經濟結構一直偏“重”,而旅遊作為全民參與、促進就業創業的綠色産業具有“輕”的特點。如今,淶水、易縣、淶源三縣“抱團發展”,既是河北重點旅遊産業聚集區,也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産業由“黑”變“綠”,經濟加速轉型。

  協同發展,旅遊吸引。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內,旅遊業成為吸引各類資源要素的巨大磁場。京津有“需”——擁有龐大的旅遊消費人群,河北能“供”——自然生態資源有優勢。打通供需,多方得利。為打造京津遊客的“近水樓臺”,河北正構建“一圈兩帶多點”旅遊空間結構:環首都休閒度假旅遊圈,燕山—太行山休閒度假旅遊帶,濱海休閒度假旅遊帶和各具特色的旅遊點,下活協同發展一盤棋。

  脫貧攻堅,旅遊鋪路。作為國家連片特困地區,燕山—太行山地區與旅遊資源富集地區重合度高達80%,涉及22個縣、125.7萬人口。過去,“端著金飯碗討飯吃”;如今,打造“京西百渡休閒度假區”。淶水、易縣、淶源三縣改造升級或新建64個旅遊專業村,讓鄉村遊真正成了美麗鄉村的産業支撐。

  2016年4月,中央編辦批復同意河北省旅遊局更名為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截至目前,石家莊、保定、廊坊、秦皇島、邢臺、邯鄲等9個市旅遊委掛牌或通過省編辦批復。從省到市、縣,一個高效率、扁平化的指揮機構迅速到位,多部門協調聯動、對接項目資金的“綠色通道”加速形成。借得東風好揚帆,旅遊向高端發展,産業向惠民傾斜,成果向百姓普及,一幅美麗河北的畫卷正在繪就。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