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治國理政與中國道路的支柱性理論

2017年05月18日 08:47:01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從中國道路支柱性理論的角度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一個可取的視角。在此視域下,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可以概括為“6+ 1”模式。“6”指的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中國道路的六大支柱性理論的堅持和發展;“1”指的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著眼於未來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形成了國家治理論,為中國道路增添了又一支柱性理論。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中國道路的六大支柱性理論的堅持和發展。1978年以來,中國共産黨成功開闢出一條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構成中國道路的有六個支柱性理論,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要義在於堅持和發展了這六大支柱性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社會主義和平發展論、黨的領導論。

  習近平國家治理論為中國道路增添了又一支柱性理論。習近平為中國道路在未來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另一支柱性理論:國家治理論。國家治理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從三種機制出發加以理解。一是動力機制。國家治理要解決“相對發展起來”階段的發展動力問題,培育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二是平衡機制。國家治理要建構平衡機制,平衡、協調一系列關係:協調民主與權威之間的關係,以維護社會秩序;協調好不同利益訴求,化解衝突與矛盾,以維護社會和諧;保證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國家政權的安全。三是導引機制。國家治理能力包括制度執行力和精神凝聚力兩個層面。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建構導引機制。當前國家治理面對的現實問題是:多樣化的價值挑戰社會的核心價值和主流價值,價值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影響到社會的凝聚與整合。因此,國家治理需要運用有效的價值導引機制,在多樣價值中尋求價值共識;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

  (作者係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