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科學思維

2017年05月17日 16:08:4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集中全黨智慧,圍繞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問題、核心問題、關鍵問題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系統完備的治國理政方略,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建立在科學嚴謹的方法論基礎上,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維,為新形勢下我們黨有效治國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戰略思維統攬全局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及其與外部事物之間存在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係。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之間普遍聯繫的思想,賦予我們戰略性、系統性的思維方法。習近平同志深刻把握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系統性、全面性、複雜性,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戰略思維,深入闡述了五大建設之間的關係、長遠奮鬥目標與階段性發展目標之間的關係、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等一系列事關我們黨治國理政成效的根本問題。

  用戰略性、系統性眼光來審視,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是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彼此密切聯繫、相輔相成,同時也存在著張力和矛盾;如果畸輕畸重或單兵突進,就容易造成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降低治國理政成效。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為統籌推進這一總體佈局,習近平同志強調:“現在,重大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協調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和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明確了新形勢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重點與戰略任務,“全面”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中被反覆強調的關鍵詞。這意味著新時期的國家治理不再單純追求某種單一指標的增長,而是綜合考慮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謀求諸領域的協同推進。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這是戰略思維的顯著特徵。在國家治理中,我們要處理好長遠奮鬥目標與階段性發展目標之間的關係,既毫不動搖地為長遠目標而奮鬥,同時又確立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長遠奮鬥目標。習近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同時,他又根據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將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為我們黨需要著力實現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對這些階段性發展目標的集中表達。

  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也是戰略思維關注的一個重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把握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以問題為導向、以發展中的短板為突破口,旨在以局部關鍵性問題的解決帶動全局的優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當前還存在著貧困人口脫貧、環境保護等突出短板。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補齊這些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他強調:“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準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以補齊短板為重要抓手,以點帶面,促進社會整體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戰略思維在當代中國的科學運用和發展。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