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方案全球受惠 一帶一路互利共贏

2017年05月16日 13:46:2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編者的話

  “不僅是為我們自己,也是在為我們的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中國投資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有了‘一帶一路’,我們的命運改變了”……很多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嘉賓對於“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變化都有切身感受。

  政策對接不斷深化,實現“一加一大於二”;合作項目不斷推進,互聯互通不斷延伸……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和積極參與,取得豐碩成果,不僅拓展了國際合作發展新空間,也為沿線各國民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體現出這項規劃長遠、落地有聲的世紀工程的強大生命力。

  “一帶一路”建設展示了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習近平主席對合作共贏理念作出精闢闡釋。

  “一帶一路”建設體現了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動力。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取得的沉甸甸的成果預示著,這一由中國首倡、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産品必將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相信中國的強大執行力

  “習近平主席的演講非常精彩,‘一帶一路’建設能給整個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行,也意味著‘一帶一路’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現場聆聽了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的演講,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裏“有話想説”。

  作為一家致力於推動中英貿易關係發展的民間機構的主席,佩裏對貿易往來有發言權。“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我非常認同。‘一帶一路’旨在打造亞非歐大陸的互聯互通,這將讓沿線國家依託各自優勢,打造發展共同體。”

  佩裏説,近年來,中英兩國在倫敦人民幣離岸中心、欣克利角核電站、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等領域,保持了密切的溝通,中英關係進入了黃金時代。

  多次來華,佩裏對中國的發展極為欽佩。眼下,英國正在籌劃修建從倫敦到伯明翰的高鐵,佩裏也因此有個心願——“希望看到中國高鐵的成功經驗能在英國複製,期盼著兩國政府和企業界在這一領域加強對接。”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他“相信中國的強大執行力,‘一帶一路’的宏大願景一定能變成現實。”

  (本報記者張夢旭)

  用好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富有遠見。它最重要的不僅是能實現什麼目標,還包括如何把它變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中歐數字協會主席魯乙己很看重這個“目標與步驟”。

  “如果一個城市有了好的基礎設施,就可以更好地吸引來投資。數字行業的基礎設施可以對整個社會産生影響,提升人們的生活水準。”魯乙己説,我們要推進數字行業的改革,尤其要為5G這樣的新行業的發展創造出新的基礎設施。

  “今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仍有很多人不能上網。我們必須確保‘一帶一路’倡議覆蓋區域沒有數字鴻溝,更多人都能用上網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從中受益。”魯乙己説,未來,一旦人們有能力建立一個關鍵的數字基礎設施,就可以極大地激勵相關國家發展經濟。

  魯乙己表示,中國是4G行業的全球領導者,中國也有非常領先的技術公司。中國應該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加速推進5G行業的發展進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5G技術,我們就可以創造出“智慧城市”等新概念,這是我們和5G相互聯繫的未來。

  (本報記者暨佩娟)

  “我們的命運改變了”

  “在別人乾渴時給予的一滴水,未來將變成天長地久的友誼。”巴基斯坦小夥子納賽姆始終銘記著這句諺語。在高峰論壇“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上,納賽姆向嘉賓們回憶起他的成長故事。

  納賽姆的家鄉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曾是一個方圓數公里內找不到一所小學的小漁村,貧窮長期困擾這裡的民眾。直到去年,由中國捐建的當地第一所小學——法曲爾小學落成,當地350名兒童從此獲得了學習的機會。這所學校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僅是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出資,更是由當地一位老人捐獻的土地,這位老人,正是納賽姆的父親。

  老人那塊750平方米的土地,可以賣900萬巴基斯坦盧比(約合55萬人民幣),但他毅然捐給了學校。納賽姆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巴基斯坦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中方幫助當地發了電,建了公路、學校,還給像他這樣有志學中文的人提供了去中國深造的機會,“我們也有義務與中國兄弟攜手努力,建設好‘一帶一路’。”

  在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的協調下,納賽姆現在中國河南工業大學學習,他希望學成後能夠回到家鄉瓜達爾港,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當中。“當地人都很喜歡‘一帶一路’,喜歡中巴經濟走廊,因為它帶給我們希望。有了‘一帶一路’,我們的命運改變了,收入比以前翻番了。”

  (本報記者焦翔)

  “我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尼泊爾新興報》記者南達拉提瓦力這次來中國參與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報道。他自己也帶來了許多故事。就在高峰論壇舉行前,尼泊爾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備忘錄,南達拉提瓦力告訴記者,這對尼泊爾來説是“最正確的決定”,“一帶一路”建設將給尼泊爾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幫助尼泊爾擺脫封閉、貧窮。

  在南達拉提瓦力看來,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中國和尼泊爾都是好朋友、好鄰居和好夥伴。他特別提到,北京白塔寺是由尼泊爾工匠設計和修建的,是尼中友誼的象徵。現在,中國是尼泊爾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國。中國在尼泊爾的投資涵蓋了水利、工業、機場建設、旅遊業等廣泛領域。“中國投資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了尼泊爾民眾的生活水準,這是我在尼泊爾採訪報道時見到的實實在在的故事。”

  説起中國的一句名言“要想富,先修路”,南達拉提瓦力説,這對多山的尼泊爾尤其如此。現在,中尼跨境鐵路正在研究之中,一旦建成將給尼泊爾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南達拉提瓦力説,“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提升不同國家、民族和人民之間的溝通,其共商、共建、共用的理念將給尼泊爾和眾多國家帶來共同繁榮。

  (本報記者于景浩)

  項目落地培養大批技術工人

  見到印度尼西亞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席尤素夫瓦南迪時,他剛結束一場智庫會議。耄耋之年的瓦南迪精神奕奕,“這次來北京參會收穫非常大,我感到很滿足。”

  印尼雅萬高鐵項目貸款協議14日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正式簽署,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第一單進入快速實施階段。“這是‘一帶一路’倡議在印尼落地的標誌性項目,我熟悉它一路走來的每一步,看到項目的技術準備全部完成,我感到由衷喜悅。”瓦南迪説,通車之後雅加達至萬隆的旅行時間將從3小時縮短至40分鐘,還會給沿線地區經濟産生極大的拉動作用,有望形成一條高鐵經濟帶。

  “印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和‘一帶一路’倡議有著很深的淵源,”瓦南迪説,“基礎設施建設是印尼國家戰略‘建設全球海洋支點’的優先領域,與‘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設施聯通高度契合。”

  “一帶一路”倡議誕生近4年,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前往印尼投資興業,路橋、港口、電站、水壩等一大批基建項目已經落地;更可貴的是,這些項目幫助一個個靠天吃飯的小漁村實現了現代化,也為印尼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工人。“‘一帶一路’前景廣闊,印尼需要抓住新機遇。”瓦南迪説。

  (本報記者莊雪雅)

  “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

  個子不高,説話慢條斯理的桑吉瓦,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科倫坡港口城項目的一名優秀工程師。他與中國的緣分從1992年在清華大學求學時就開始了。

  科倫坡港口城是目前斯里蘭卡最大的外國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桑吉瓦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與科倫坡市政設施供應部門對接,推進港口城的配套設施建設。桑吉瓦待人寬厚,是公認的“好脾氣”。可就是這樣一位性格隨和的人,有一次也跟人“急”了。

  為了保證港口城項目順利推進,需要與科倫坡水務局協調市政供水並爭取兩個水源供給。經過多次溝通未果。有些著急的桑吉瓦動情地説:“確保港口城用水安全是斯里蘭卡政府和港口城項目公司共同的責任,未來將有25萬人在這裡工作生活,一個水源肯定不夠。幫助項目建設,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最終,經過桑吉瓦和水務局的共同努力,問題得以成功解決。

  “斯里蘭卡需要更多像港口城這樣的項目帶動經濟發展,這也是我應聘入境口城工作的重要原因。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化,希望更多斯里蘭卡人去中國學習,更好地建設自己的國家。”桑吉瓦説,“中國同事經常講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本報記者金正波)

  播撒“未來通信種子”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中烏關係,之前我們最常用的是‘我愛你’,現在用得更多的是‘中國製造’。”正在烏茲別克塔什幹資訊技術大學讀大三的烏魯格別克伊斯瑪托夫説話很風趣。在“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上,伊斯瑪托夫和三位小夥伴一起,興奮地演唱了烏茲別克歌曲。

  伊斯瑪托夫所學的專業是資訊安全,近日剛參與了中國華為公司組織的“未來種子”項目。在他看來,華為公司幫助烏茲別克培訓了大量的資訊通訊技術行業的優秀人才,是為這個60%人口都是青年的國家帶來的更大機遇。

  “中國參與了很多國際商務事宜,不遺餘力地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伊斯瑪托夫舉例説,2014年12月,華為公司塔什幹子公司啟動了“未來種子”項目,每年和塔什幹資訊技術大學共同選拔出10名優秀大學生前往華為總部參加培訓。到現在,華為已和全球280多所大學合作,使近3萬名學生從中受益。

  儘管只有24歲,伊斯瑪托夫已經開始創業,他在塔什幹開了自己的媒體公司,雇傭了大約30個人。“中國創造出了很多幫助我們發展本國經濟的方法。今後,我們和中國做生意就更容易了。”

  (本報記者暨佩娟)

  “為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我女兒今年已經9歲了。在我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傳遞的理念,即不同國家攜手合作,找到開放、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僅是為我們自己,也是在為我們的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未來。”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場,英國倫敦金融城亞洲事務大使馬雪莉如是説。

  馬雪莉的工作是在倫敦與亞洲、與中國之間建立起更密切的聯繫。英國公投“脫歐”之後,建立這樣的聯繫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英國在這方面同樣有需求。習近平主席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就是一個例子。”

  在馬雪莉看來,剛剛開通的倫敦到義烏的中歐班列,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今天的世界,人們都在討論‘不要丟下任何一個國家’,強調發展要有包容性。這趟列車正體現了這樣的理念。”

  “一帶一路”建設中,倫敦的受益空間很大,馬雪莉認為。倫敦金融城在綠色金融方面有專長,而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涵。倫敦的審計、諮詢、保險、資産管理等服務行業都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找到機遇。

  (本報記者胡澤曦)

  昔日小漁村面貌大改變

  西瑪卡米爾是巴基斯坦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副執行總裁。2017年是她與中國人合作的第八個年頭,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運營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自由區起步區建成在即,卡米爾服務的銀行已經成功入駐園區。

  自從中巴攜手共建“一帶一路”以來,卡米爾的工作量比以往翻了好幾番,但是她卻説自己“忙並快樂著”。“‘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巴務實合作帶來了強大動力,明天一定會更好!”

  資金融通是國家發展乃至區域合作取得成功的關鍵。卡米爾坦言,以巴基斯坦自身的經濟實力與融資能力,還難以滿足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剛性發展需求,“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出資金融通,這恰恰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發展的缺口問題。”

  “資金融通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卡米爾説,“‘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如火如荼。例如在瓜達爾港,由中國援建的法曲爾小學已經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這個昔日小漁村的面貌。這一切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援。”

  (本報記者宦翔、王觀)

  比雷埃夫斯的新希望

  “頭兩年,我們一直在做比較,原來什麼樣,後來什麼樣。現在索性不比了,因為沒什麼可比性了,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專程到北京來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PCT)的商務經理塔索斯瓦姆瓦卡迪斯是土生土長的比雷埃夫斯人,中國企業的到來,給與他一樣的比雷埃夫斯人帶來了巨大的變化。2009年,PCT成立,塔索斯從一開始就見證了家鄉和家鄉人的改變。

  不僅僅是因為有全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新一代的設備、有高水準的技術培訓,塔索斯告訴記者:“工作在這裡的人們還有了全新的思維方式、更大的發展機會,這是無可比擬的。”

  比雷埃夫斯,既是希臘的一個城市,也是希臘最大的港口。2008年希臘爆發經濟危機,各大行業均受到很大衝擊。“一開始,以為中國人會來搶我們的飯碗,實際上,他們只有7個管理人員,卻給我們創造了數百個新的工作崗位。”這些年,塔索斯真切感受到了中國企業高效務實、溝通透明的東方文化和管理智慧。

  在中國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和“和諧共贏同發展”價值觀影響下,中希員工共同努力,比雷埃夫斯港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集裝箱碼頭之一。

  (記者邢雪、張夢旭)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6日 11 版)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