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相向而行,創造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美好未來

2017年05月15日 16:02:33  來源:南方網
字號:    

  2017年5月14日,北京雁棲湖畔國際會議中心——歷史註定會記住這個難忘的日子和這個難忘的地方。

  這一天,“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這裡拉開帷幕。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等3位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來自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各界貴賓共商大計、共繪藍圖,攜手構築合作共贏陽光大道。

  這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論壇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旨演講,贏得與會嘉賓27次熱烈鼓掌。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在開幕式上致辭,盛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這一天,習近平為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外方代表團團長及嘉賓舉行歡迎宴會和文藝演出;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人民大會堂二層迎賓廳迎接貴賓,同他們一一握手、互致問候併合影留念,在歡迎晚宴上熱情致辭。

  這一天,“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在國家大劇院隆重獻演,《千年之約》為各國嘉賓呈現出古絲路商旅貿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展現出中華文化開放包容、大氣恢弘的深刻內涵。——如此精彩的中國主場外交活動,如此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焉有不載入中華史冊的道理?

  習近平在歡迎晚宴致辭時説:“一滴水裏觀滄海,一粒沙中看世界。北京從歷史上的小城,成為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人類生活在共同的家園,擁有共同的命運,人類歷史始終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發展。”他説:“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就是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願望,開闢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他還説:“今天,我們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共商‘一帶一路’建設,是歷史潮流的沿續,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確抉擇。”

  習主席一番真情話語,讓歷史積澱的真知清清楚楚展現出來。——人類歷史始終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發展。古絲綢之路,為友好交往而鑿;“一帶一路”建設,則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理應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其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不難看出,晚宴致辭和主旨演講一脈相承,是在更加親切友好的氛圍中對主旨演講精神的再現和強調。不僅讓人醍醐灌頂,而且讓人倍感溫馨。就像智者的指引,就像親人的呢喃。尤其是習近平講到“一帶一路”的四個“承載”,更是對這一倡議的精準概括,折射出“一帶一路”的巨大價值。

  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我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將讓人類文明更加絢爛多彩;承載著我們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將讓各國共同打造和諧家園,建設和平世界;承載著我們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將幫助各國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讓理想變為現實,讓人民幸福安康。

  文明交流是人類獨有的活動,是人類文明提升的動力;東西方不同文明,就是在交流碰撞中發展進步,共同點亮了人類文明的燈塔。和平安寧是人類自古至今的訴求,古代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這是歷史呈現的法則;“一帶一路”建設,更需要和平安寧的環境;唯有和平安寧,才能為人類創造和積累財富,才能讓“一帶一路”繼續流淌牛奶蜂蜜,免除衝突動蕩。共同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當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共同發展,才能達到合作共贏;零和思維早已過時,正和思維漸成共識;唯有共同發展,才能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用發展成果。美好生活,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初衷和目的,它將把每個國家、每個百姓的夢想凝結為共同願望,讓理想變為現實,讓人民幸福安康。

  由此可見,晚宴致辭中的“四個承載”,和主旨演講中的“五個建成”高度契合,生動闡釋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而“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呈現的前所未有的盛況,恰好又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一帶一路”建設是21世紀最為精彩的故事,最為偉大的工程和最為偉大的實踐。人類社會,從未像“一帶一路”這樣,彈奏出動聽的樂章,擘畫出美好的藍圖,鼓蕩起強勁的風帆,創造出豐碩的成果。

  “孟夏之日,萬物並秀。”美好時節舉辦的合作盛會,一定會激蕩出奮進的力量。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出謀獻策、匯力聚智,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大計,定會讓我們走在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各國相向而行,人民心心相印,不後退,不停步,最終一定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事業,也會像古絲綢之路一樣流傳久遠、澤被後代。(南方網雷鐘哲)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