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分享制度創新,經貿合作區促進“一帶一路”枝繁葉茂

2017年05月15日 14:08:34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管理學教授、北京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武常岐

  我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通過建立各類特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以點帶面推動高速經濟增長。深圳特區、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産業園區就是其典型代表。産業園區和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是“中國模式”的重要特徵,是弘揚我國發展模式、管理理念、文化價值的重要渠道,是和“一帶一路”國家共用發展經驗的重要名片。近年來,有60多個國家提出希望我國與其共建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通過與所在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的深入合作,合作區模式受到東道國政府和當地社會民眾的認同。

  中國政府支援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以促進與東道國的共同發展。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建設經貿合作區,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商業運作為基礎,以促進互利共贏為目的,主要由企業根據市場情況、東道國投資環境和引資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決策。通過建設經貿合作區,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東道國投資建廠,增加東道國就業和稅收,擴大出口創匯,提升技術水準,促進經濟共同發展。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抓手,境外經貿合作區契合了所在國經濟和産業發展訴求,也是我國實現産業結構調整和全球産業佈局的重要承接平臺,並讓世界理解了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共贏的投資理念。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國家中有7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經建成或即將建成。截至目前,我國企業已經在14個國家建設17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其中,最早建成的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已經成為中巴經濟合作的典範。

  如果説修路架橋等基礎設施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枝幹,那麼要想樹大根深、枝繁葉茂,還是需要通過貿易和投資活動,帶動所在國本地的就業和經濟發展,而經貿合作區建設就是其中茂密的綠葉。

  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指在境外有條件的國家或地區建設或參與建設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産業鏈較為完整、帶動和輻射能力較強、影響力較大的工業、農業或服務業園區,以吸引中國或其他國家企業投資興業。

  境外合作區對於促進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走出去”作用明顯。我國“走出去”企業往往對其他國家政治制度、政策法律、語言文化不熟悉,不適應,也面臨著工業基礎設施薄弱、産業配套差、水電路等外部配套條件不足等諸多困難。合作區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搭建公共平臺,積極拓展海外發展空間,為發揮産業集群和投資規模效應效益創造了條件,實現互補協同、共同抵禦風險,對推動中資企業“走出去”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在一帶一路倡導的五通基礎上,使得沿線國家的民眾收益需要本地的産業的發展,而産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對於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區位選擇

  目前,我國企業在14個國家建設17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其中,亞洲6個國家7個合作區,分別是: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園、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越南龍江工業園、越南中國(海防-深圳)經貿合作區、中國 印尼經貿合作區、韓國韓中工業園;非洲5個國家6個合作區,分別是: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尼日利亞萊基自由區、尼日利亞奧貢自由區、衣索比亞東方工業園、模里西斯晉非經貿合作區;歐洲2個國家3個合作區,分別是:俄羅斯烏蘇裏斯克經貿合作區、俄羅斯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南美洲1個國家1個合作區,為委內瑞拉庫阿科技工貿區。其中,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作為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工業園項目,園區總建設期規劃為30年,分三期建設,每期各十年。其中一期投資14.11億美元,開發時間從2014年開始。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是是中國目前開發面積最大、合作層次最高、政策條件最為優惠的境外經貿合作區。

  在區位選擇上,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大都分佈在與中國地理接壤或有友好經濟往來和深厚友誼的周邊國家。同時也是企業自身優勢與當地有利資源相權衡做出的決策。例如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國這類國家,地理上與中國接壤或接近,他們有著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亟待開發的市場;而尚比亞、模里西斯等一些非洲國家,他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並且與中國政府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與政治經濟的往來。而中國和白俄羅斯兩國雖然在空間相隔甚遠,但是兩國建交以來一直為友好交往狀態,近年來達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區位選擇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地理距離、政府間政治關係、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市場。

  首先,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處於探索階段,選擇地理上與中國接壤或接近的國家便於開展合作區建設工作和企業前期運營工作,地理距離的考量符合傳統國際貿易的“引力模型”。其次,這些國家與我國有著深厚的友誼和良好的政治經貿關係,中國企業在這些地方開展投資活動可以避免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同時,這些國家非常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當地政府為中國企業提供投資便利。第三,中國企業可以利用當地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繼續保持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亟待開發的市場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産品銷售渠道。

  目前,我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尚未進入經濟水準較高、科技水準較發達的西歐、北美等發達地區。但從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選址進展來看,開始向距離較遠的國家延伸,如白俄羅斯等。

  “中國北極第一盾”在黑龍江省漠河縣興安鎮順利貫通,標誌著中俄原油管道二線重點控制性工程被提前攻克,為正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獻上一份厚禮。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典型範例,起始於黑龍江省興安鎮漠河首站,途經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止于黑龍江省大慶市林源輸油站。線路全長941.8公里,設計輸油量1500萬噸/年,對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宋洋攝/光明圖片)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産業特點

  我國17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産業選擇主要集中在相對於發展中國傢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家電、機電、微電子等産業,另外也有資源開發和科技研發等産業。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由青島海爾集團電器産業有限公司領投,以家電産業為主。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由江蘇太湖柬埔寨國際經濟合作區投資有限公司與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地處東南亞交通樞紐位置,擁有較低的用工成本和寬鬆的貿易環境,使得江蘇的産品快速在該區域流通,並走向國際化。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非洲尚比亞投資的謙比希園區是基於礦産資源的工業園。俄羅斯烏蘇裏斯克經貿合作區由康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將成為中國鞋業打造國際品牌、輻射全球的一個重要根據地。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是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及所屬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投資集團、明斯克州政府等中白股東共同投資建設,園區將重點發展電子資訊、精細化工、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物流倉儲等産業,並配套開發商業、住宅項目,打造集生態、宜居、興業、活力、創新五位一體的國際新城。

  總體而言,入駐境外經貿合作區企業的投資項目往往會結合入駐企業類型和所在國家或地區的國情和資源條件,因此不同地區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産業分佈兼具東道國和本國産業發展的特色。例如分佈在俄羅斯烏蘇裏斯克的經貿合作區,吸引了以溫州民營企業為主的國內企業入駐,所涉及到的投資項目以鞋類、服裝、傢具、皮革、木業、建材等為主;分佈在韓國全羅南道務安郡的韓中工業園,由重慶東泰華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牽頭,所涉及到的投資項目領域以技術研發、電子、資訊技術、新材料以及房地産開發等為主;分佈在非洲的經貿合作區以金屬冶煉、陶瓷燒制以及製造業為主要發展産業,充分利用了非洲當地豐富的礦産資源、木材、橡膠等自然資源和低關銳、少限制的優越貿易條件。在東南亞建設的經貿合作區以服裝紡織、機械電子、建材等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

  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建設經貿合作區,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商業運作為基礎,以促進互利共贏為目的,主要由企業根據市場情況、東道國投資環境和引資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決策。通過建設經貿合作區,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東道國投資建廠,增加東道國就業和稅收,擴大出口創匯,提升技術水準,促進經濟共同發展。中國政府支援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以促進與東道國的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