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老外談】“一帶一路”將帶來均衡和可持續的模式轉變

2017年05月15日 13:58:16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不論是從産量、貿易等經濟維度,還是現如今在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議題上表現出來的話語權和領導力,以及追求低碳發展路徑的決心來看,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眼下,中國正依託自身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發展銀行等新融資平臺的雄厚資本實力,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隨著中國的參與度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可以預見我們將會看到新的模式出現。

  如果“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增強成員國之間的互信,它將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遊戲規則改變者”。這一倡議不應當僅僅局限于為雙邊項目牽線搭橋,而應推動可持續的地區和多邊政策框架的建立。

  “一帶一路”倡議將會讓中國及其夥伴國互利共贏,這一點確鑿無疑。不過,由於地域、發展狀態、生産能力和交通流量的不同,各個走廊地帶的經濟、社會、環境成本和收益也不盡相同。

  研究表明,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如若夥伴國家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和進口關稅,其所在的走廊地帶將會享受到更高的經濟收益。比如,假設跨境交易成本和進口關稅降低30%,中國的GDP將會增長1.8個百分點,其他參與成員國的GDP則會增長5.3%至16.9%不等。而在運作效率不高的貿易機制和邊境管理體制內,提升國家基礎設施品質固然也會帶來出口增長,但效果有限。我們的分析數據顯示,貿易手續簡化度、交通基礎設施品質以及資訊和通信技術水準每提升1個百分點,分別會帶來1.5%、0.7%和1.4%的出口額增長。在那些貿易協議業已存在的走廊地帶,其享有的收益會更高。

  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中有2/3面臨能源短缺的困境,因此,該倡議需要推動實現各分區域之間能源互聯互通倡議規劃的互補。未來,搭建輸電網路,推動建立智慧、綠色、綜合的電力和天然氣市場,建設跨國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將油氣資源豐富的中亞地區與南亞、東亞連接起來,這些領域都大有可為。同時,利用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和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提出的倡議推動全球能源互聯互接,將有助於增強該地區的能源安全、優化可持續能源的獲取渠道。

  此外,發展資訊和通信技術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因為技術能夠産生跨行業協同效應,有利於提升各成員國的資訊和通信基礎設施的軟硬體品質,進而促進運輸交付、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一帶一路”倡議會給某些走廊地帶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但也需要採取更多包容性措施來應對社會風險。比如,打造新的多國走廊地帶讓偏遠地區融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來,將有助於推動農村工業化、縮小城鄉差距。

  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的雄心和規模堪稱前無古人,也將面臨眾多複雜挑戰。這一倡議將提供非凡的機遇,讓亞洲走上一條均衡的、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本文作者為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執行幹事 編譯:諶融)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