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聚焦“兩高”打擊侵犯個人資訊犯罪司法解釋五大看點

2017年05月10日 07:31:4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如何定罪量刑?——聚焦“兩高”打擊侵犯個人資訊犯罪司法解釋五大看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羅沙、陳菲、白陽

  網路時代如何保護公民個人資訊,日益被社會所關注。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就打擊侵犯個人資訊犯罪出臺司法解釋,對於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嚴打洩露個人資訊“內鬼”等五大社會關注焦點有了明確規定。

  焦點1:如何界定“公民個人資訊”範圍?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行蹤軌跡等全面資訊

  最高法公佈的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典型案例中,有一起為五人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佈出售個人戶籍、車輛檔案、手機定位、個人徵信、旅館住宿等各類公民個人資訊的廣告,尋找客戶並獲利,最終被判刑。

  實踐中對於“公民個人資訊”的範圍尚存爭議,這次發佈的司法解釋予以明確規定:刑法相關規定中的“公民個人資訊”,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資訊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資訊,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産狀況、行蹤軌跡等。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顏茂昆表示,這樣的規定是基於全面保護公民個人資訊的現實需要。“對於例舉以外的個人資訊,當然還有很多,司法實踐中要根據司法解釋規定,把握‘公民個人資訊’的要件特徵,準確作出判斷。”他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