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探索之路上,工匠是邁步的前驅,是操作的手指,是鋪路的基石。器物有形,匠心無界。在喧囂中,他們憑著一顆安於寧靜、臻于極致的匠心,心傳身授,創新超越。
有一種人,他們可以從礦石廢渣裏提取含量極少的鉑(b帙)族貴金屬,他們就是鉑族貴金屬精煉師。技藝高超的鉑族貴金屬精煉師是稀缺人才,在我國也不過幾個人。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大國工匠就是他們中的翹楚——潘從明。
僅憑鉑族貴金屬溶液顏色,潘從明就能精準判斷它的純度。他發明的顏色判斷法開創了鉑族貴金屬精煉提純新的工藝。
金川集團公司貴金屬冶煉廠精煉師 潘從明:這個顏色還不行,純度不夠,需要再提純一遍。
鎳礦石提取鎳金之後的廢渣中有20多種金屬元素,7種鉑族貴金屬就伴生在裏面。鉑族貴金屬因其特有的導電、延展等性能,被用在導彈、衛星等裝備和産品的核心裝置上。
99.99%,是鉑族貴金屬出廠的標準純度。鎳礦廢渣裏的鉑族貴金屬含量極低,提純1克如此高純度的貴金屬,需要用60多種化學試劑,對至少5噸的鎳礦廢渣反覆萃取,要經過20多道工序、200多個關鍵技術點。如果沒有一套國際領先的提純工藝和精煉技術,鉑族貴金屬只能和鎳礦廢渣一起當作工業廢料被遺棄。
金川集團公司貴金屬冶煉廠精煉師 潘從明:我們國家的貴金屬儲量僅佔全球儲量的0.39%,資源有限,必須做好每一滴貴金屬的回收。
我國貴金屬提純工藝起步較晚,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從礦渣中提取貴金屬的第一條生産線在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金川集團投産。鉑族貴金屬純度的化學檢驗至少需要幾天,而等待結果的這段時間裏,貴金屬溶液極易污染變質,影響純度。因此,為了保證貴金屬的純度,第一代貴金屬人盡可能多遍提取。但這樣會造成微量貴金屬流失。
金川集團貴金屬冶煉廠 精煉師 潘從明:每多提取一遍,就有微量的貴金屬進入廢液裏,不能完全提取回來,這裡面損失的貴金屬價值有幾十萬元,甚至達到上百萬元。
1996年,技校畢業的潘從明參加工作來到了貴金屬冶煉廠,出身農村的他第一次見到了貴金屬,那個時候他才知道,世界上還有比金銀更稀有珍貴的金屬。而這些金屬正是重要的戰略儲備資源,在軍工、航太、醫療等領域不可或缺。
金川集團貴金屬冶煉廠 精煉師 潘從明:提純難度最大的就是最後精煉次數的確定。精煉次數多了,造成貴金屬白白流失;精煉次數少了,達不到99.99%的純度。
潘從明想弄明白,如何能從黑乎乎的鎳礦廢渣裏提取出更多的貴金屬,因此,每一道工序,每一步操作,他都要問個為什麼。掌握了貴金屬精煉提取過程中每一步的化學反應,潘從明也發現了每一次提純時溶液顏色的微妙變化。
金川集團貴金屬冶煉廠 精煉師 潘從明:化驗分析純度跟不上,往往影響了我們的生産週期。我就想,能不能根據顏色來判斷。
依靠顏色來判斷貴金屬精煉次數,這個做法顛覆了潘從明師父們此前的所有經驗。
潘從明的師父 李文浩:關鍵的那幾個步驟顛覆掉了。過去是固定的,我們的工藝提純,六到七遍。現在提取就兩到三遍。
潘從明的徒弟 楊萬虎:師父告訴我們説,這種顏色的變化必須要學會。我們要判斷精煉到哪一遍能夠到合格産品的那一步。
為了減少由於化學檢驗滯後,貴金屬過多遍數提純帶來的損失,潘從明試圖尋找不同純度的貴金屬所對應的溶液顏色。
金川集團貴金屬冶煉廠 精煉師 潘從明:剛開始總結了各種貴金屬的顏色,記不住,記不住就用小孩子的彩筆在家裏做成變色卡,一個一個來對照。
潘從明的妻子 姜小紅:本子上到處畫的都是,我説你不行就拿到班上去畫去吧,家裏面實在是太難看了。
經過2000多次的試驗,潘從明能夠通過顏色精準判斷貴金屬的純度,準確度與化學檢驗結果一致。
金川集團貴金屬冶煉廠 精煉師 潘從明:這個時候心要靜,屏住呼吸,高度的專注,仔細觀察。這次就算萃取完全了。這就是我們這次的分析化驗檢測結果,它達到了99.994%。
如今,潘從明發明的顏色判斷法已經替代了傳統鉑族貴金屬精煉提純工藝,在全國被廣泛應用。以顏色判斷法為基礎,潘從明在雜質分離、回收等鉑族貴金屬精煉提純工藝上的研究發明已經有96項。我國礦石裏伴生的鉑族貴金屬探明儲量僅佔全球儲量的0.39%,他們中的90%以上都是潘從明所在班組從礦渣中提取出來的,而且他們的工藝和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潘從明在業內鼎鼎有名,有不少企業出重金來挖他,可潘從明還是選擇留下來。
金川集團貴金屬冶煉廠 精煉師 潘從明:一直覺得我的工作沒幹到位,還有許多活還沒幹。我認為鑽研技術,解決難題,就是最大的樂趣。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