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高校當重視"大國工匠"研究

2017年04月24日 14:47:28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問學】

  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邁進,迫切需要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産業工人隊伍。

  “大國工匠”來自具備工匠精神的群體。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具備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對産品品質持之以恒地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與極致,以嚴謹、負責、專注、細緻、敬業等為終生職業操守和價值追求。“大國工匠”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匠,它的“大”,一是凸顯在“大國”上,與我國和平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緊密相連,與工業、農業、科技、文化、醫療、國防、軍工等領域的重大項目、攻關工程緊密相連。二是凸顯在大情懷、大格局、大擔當上。他們行業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不同,但心有理想,身懷絕技,敬業愛崗,以其工匠精神、家國情懷、聰明才智、敬業勤勉和無私奉獻,在本行業和領域擔大任、乾大事、成大器、立大功。

  從技術層面看,“大國工匠”是工匠中的創新者,從精神層面看,“大國工匠”是工匠中的模範,應該是全社會褒揚、學習的榜樣和標桿。高校要做社會發展過程中知識和技術的引擎,也要做思想啟迪和價值引領的燈塔,理應高度重視對“大國工匠”的研究。“大國工匠”是稀缺性人力資源,高校專家學者要像重視優秀企業家那樣重視“大國工匠”。“大國工匠”是工匠中的勞模,是愛國、敬業、誠信等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示範者、引領者,集中在他們身上的工匠精神、家國情懷、聰明才智、敬業勤勉和無私奉獻,在任何時候都是鼓舞人們向上向善、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和宣傳“大國工匠”,就能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貢獻。目前,如何強化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近年,有的在校生和畢業生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缺乏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有的荒廢學業、應付功課、抄襲作弊;有的輕視誠實勞動、追求享樂主義,甚至幻想“一夜暴富”;有的寧願在家“啃老”,也不願去吃苦受累,自食其力;有的誠信意識匱乏,隨意毀約、跳槽等現象頻發;有的創業創新能力不夠、動力不足,更經不起艱苦創業的考驗。

  高校加強對“大國工匠”的研究,組織開展“大國工匠”、勞動模範進校園活動,給學生講好他們成長成才的故事,有利於引導大學生立足勤奮學習、立志勞動創造,在心靈裏埋下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種子。最近,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成立了全國首個“大國工匠”和勞動模範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將整合企業管理、經濟學、勞動關係、人力資源、職工文化和工會理論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大國工匠”進行全方位深入系統的研究,進一步探討工匠精神的養成機制,探索培育“大國工匠”的政策措施,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宣傳“大國工匠”,讓更多“大國工匠”引領中國製造的創新、轉型和發展,服務製造強國戰略。

  (作者:劉向兵 係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