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426講話一週年 他們用雙手將中國夢穩穩托舉

2017年04月26日 16:21:57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整整一年過去了,全國勞模、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宿州供電公司帶電班副班長許啟金回想起去年今日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知識,必須依靠勞動,必須依靠廣大青年。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力量所在。”2016年4月26日的合肥,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説。

  “既甘於‘十年磨一劍’,又及時開展應急性創新攻關”“弘揚‘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青年時光非常可貴,要用來幹事創業”……殷殷囑託,切切期待,一年來,來自不同崗位上的他們踐行著總書記的囑託。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 攝

  青年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

  “那天親耳聽了總書記對中國夢的描述感到心潮澎湃,與聽媒體報道的確實有很不同的感受,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當時在想,總書記自己就是把國家和民族放在心上,責任扛在肩上,這何嘗不是一種擔當?”全國先進工作者、安徽日報報業集團首席記者李躍波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作為黨報青年工作者,他眼中的擔當,就是要不斷放大社會正能量。

  “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對總書記的這些叮囑,李躍波是真的走心了。2016年夏天,安徽爆發洪水,李躍波一頭扎進六安一個三河交界的重災村莊。“這也是記者的擔當吧,因為2007年淮河流域發大水,我有過在一線救災報道的經歷,所以就像戰時接到命令一樣直接衝上去,這時候就是最能體現記者價值的時候。”

  暴雨、洪流、隨時可能發生的險情……一線苦嗎?李躍波憨厚一笑,説不算苦,因為能寫出抗洪一線的感人故事,值得!在他眼裏,“真到了一線,你就能看到很多士兵、醫生、基層幹部,他們比你辛苦多了。”更逼近現場,也讓李躍波對災情處置有了更真實的觀察:“我親眼見證了孕婦和老人轉危為安的全過程。災害來臨時,真正衝在前面的還是基層黨員幹部,很多老百姓哭了,老百姓看到了黨員身上的閃光點。”《一位鄉鎮幹部的抗洪日記》《黑夜中,他們點亮生命之光》《軍民齊心保大橋》……一篇篇帶著溫度的新聞,記錄了冰冷洪水中的暖意。

  “座談會結束後,總書記和每位與會代表握手,我説我是來自新聞戰線的,總書記就特別提到219講話中有很多新聞思想。”在李躍波看來,推動媒體融合、在關鍵輿論引導上設置議題和精準發聲,在紛繁複雜的局面中發揮黨報定海神針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報社製作的‘記者求真’欄目,就是通過記者的一線調查,澄清謠言、發出權威聲音。”他説。

  今天的李躍波又多了一重身份,2016年10月,他當選了安徽省黨代會代表。“以前是以記者身份報道黨代會,現在轉換了視角來參與,對安徽發展脈絡、貫徹落實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安徽的實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為一名年輕的資深記者,他始終記得剛到報社時,一位黨報記者在講座上説的一句話,記者要“站在天安門上想問題,蹲在田間地頭找感覺”,只有找到這兩個平衡點和結合點,寫出的稿子才有價值。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