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改革攻堅:不畏難厭戰 不急功近利

2017年04月26日 15:15:3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將更加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通過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短期和長期的關係、減法和加法的關係、供給和需求的關係,加快各項改革落地速度,從而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日前,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了10大類35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內容涉及“放管服”改革、國企混改、産權保護等多個重要領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梳理近3年相關經濟體制改革文件發現,今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更加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強調用改革的辦法來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據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著手從加大創新制度供給、實施創新驅動、擴大有效需求、防控潛在風險、改善民生保障等方面發力,以確保今年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地實施。

  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意見》指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短期和長期的關係、減法和加法的關係、供給和需求的關係,加快推動各項改革落地。

  在國務院部署的今年經濟體制改革五大重點任務中,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改革,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仍然放在了首位。

  “要紮實有效去産能,因城施策去庫存,積極穩妥去杠桿,多措並舉降成本,精準加力補短板,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改革任務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在日前召開的去産能、去杠桿、降成本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何立峰説。

  專家表示,過去一年,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更好發揮市場作用的共識正進一步得到強化,但也存在著市場機制發揮不足的問題。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對可能增多的各項挑戰,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將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意見》提出,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持續推動鋼鐵、煤炭、煤電等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推進資産證券化,支援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股權融資力度;持續綜合施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何立峰表示,今年我國去産能、去杠桿、降成本的工作難度會明顯加大。對此,既不能畏難厭戰,又不能急功近利,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引領和指導,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貫徹落實。

  尋求重點領域改革突破

  被認為“最難啃硬骨頭”的國企改革,已經不止一次被列入到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欄中。今年,《意見》從全面推進國企改革“1+N”文件落地見效、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重點行業改革力度三方面部署,旨在尋求國企改革的更大突破。

  據介紹,繼去年啟動實施了首批9家國企混改試點之後,今年將再啟動第二批10家混改試點工作。目前,已有9家企業試點方案獲批並將於近期實施,年內有望取得階段性進展。第三批試點企業的遴選工作也已著手開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下一步將擴大試點規模,深化試點探索,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多模式、可複製的制度性經驗成果,進一步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國企改革中的突破口作用。

  備受關注的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進展順利。目前,135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已實現脫鉤,超額完成第一批試點任務;各地也陸續完成第一批脫鉤試點,超過1100家省級行業協會商會實現脫鉤。第二批144家脫鉤試點協會改革實施方案正在抓緊批復。

  在産權保護上,《意見》提出,要推動産權保護舉措落地,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據悉,自去年11月底國家層面首個産權保護意見實施以來,有效提振了企業家信心,但相關舉措的落地實施仍有待加強。對此,有關部門將按照改革要求,通過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産權糾紛申訴案件、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等舉措入手,進一步強化産權保護。

  政府自身改革是關鍵

  提高供給側效率和品質,需要簡政放權讓規則公平透明,需要讓企業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找到發展方向,這一切都離不開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換言之,在所有經濟體制改革中,政府自身改革是關鍵所在。

  《意見》指出,持續轉變政府職能,堅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調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持續增加有效制度供給。

  在深化“放管服”的諸多改革中,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權放權被放在首位。專家表示,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目的在於減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增加市場的自主選擇權,這是創新完善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關鍵舉措。按照要求,今年我國將制定完成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行政審批將進一步標準化、規範化。

  與此同時,加快擴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試點也被列入議事日程,旨在為2018年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創造條件。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負面清單從區域擴展到全國,是市場準入制度和投資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意味著我國實行了長達30多年的審批制投資管理體制將走向終結,有利於推動從審批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有利於推動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

  “《意見》把改革放在了推進各方面工作的關鍵位置,凸顯了通過改革來破解結構性難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下一步要突出督查落實,推動改革落地,增強改革的聯動性、協調性和有效性。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