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中俄文化交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升溫

2017年04月26日 10:47:1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中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在推動兩國全方位合作發展、促進人民相互理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被俄羅斯社會各界廣泛理解、認同和支援的背景下,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規模、層次、水準不斷提升,成果豐碩,形勢喜人。

  我駐俄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中華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明顯地感到,“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中俄文化發展,中俄文化交流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升溫。

  張中華表示,中俄雙方在文化領域中的合作機制日臻完善,兩國在雙邊和多邊機制內均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合作關係。正是由於兩國政府對雙方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視,一大批大型文化合作項目才能落地生根,成為推動中俄文化交流發展的強大動力。

  自2010年起,每年在黑龍江舉辦,集文化貿易與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于一體的中俄文化大集,是兩國文化交流史上前所未有、中俄兩國在邊境毗鄰地區跨境同期共同舉辦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構建了國際上毗鄰地區跨境文化合作與交流的新模式,為我國持久有效地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一種因地制宜、務實有效的樣板。

  中俄文化論壇自2013年起在兩國輪流舉辦,兩國文化界人士交流學術,溝通思想,增進了解,培養感情,促進了兩國在文化政策、文化理念、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産業等各個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2013年,中俄元首就兩國每年互辦一次電影節達成共識。電影節成為兩國人民了解對方國家電影行業態勢,領略彼此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徑。

  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的倡議和持續推動下,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俄羅斯聯邦出版與大眾傳媒署于2013年5月簽署了《“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備忘錄》,確定未來六年內雙方各翻譯出版對方50部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翻譯至少100部作品。2015年6月,兩國又簽署了該合作備忘錄修改議定書,將互譯作品總數增加至200部。這個數字已經創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俄年度相互出版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最高紀錄。

  張中華認為,近年來,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為促進中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成績斐然,已經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在俄傳播推廣中國文化最佳平臺。中心成立4年來,既與俄羅斯最具影響力的主流文化機構開展合作,也深入高校、鄉鎮開展活動。2014年,在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湖北商周青銅器特展,堪稱我國近十年來赴俄展覽之最。同年又將中國武當武術帶出國門,參加一年一度在紅場舉辦的莫斯科國際軍樂節,現場及媒體收看觀眾總數突破1.5億。與此同時,中心在俄羅斯戲劇學院舉辦京劇藝術講座,在國立人文大學舉辦絲路風情演出,在中共六大會址所在地莫斯科五一鄉舉辦雜技演出、歡樂春節等多場文化活動,將中國文化送到俄羅斯最基層的單位中去。

  中心既走高層路線,也惠及普通民眾。俄總統國際文化事務特別代表施維德科伊、俄總統文化藝術顧問托爾斯泰、俄總統企業家權利全權代表季托夫、俄羅斯藝術科學院主席採列捷利、俄頂級時尚大師尤達什金等眾多精英成為中心的合作夥伴,而廣大的普通百姓更是中心的主要受眾和忠實粉絲。中醫、茶道、國畫、戲曲、古典文學等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心的廣泛傳播下深受當地民眾歡迎,而反映中國現當代社會風貌和人文思想的電影、戲劇、文學也在中心的重點推廣中打開了俄羅斯了解今日中國的窗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以漢學家為抓手,站在思想對話的高度,自主創立“品讀中國”系列活動,將中俄文化交流真正做成“民心”工程。2013年5月,第一屆“品讀中國”讀書周在中心啟動。知名漢學家在中心開設講壇,將《三字經》第一次帶給俄羅斯普通民眾;將《中國精神文化大典》隆重向公眾推介;“中俄詩歌,相互影響”圓桌會議上兩國詩人在交流中迸發思想的火花。“品讀中國”如今已成功舉辦4屆,每年20余次講座。幾十名俄羅斯漢學巨擘的專業知識、生動講解,真正讓中國文化、中俄友好走進了俄羅斯民眾心底。

  張中華談到,中共六大會址是中俄兩國人民深厚友誼的象徵,其修復保護並建成紀念場館得到兩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支援。在中俄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會址修復工程于2016年6月竣工並於7月正式開放。展覽館圍繞中國革命史教育場所、紅色旅遊目的地、中共黨史科研平臺、中國文化推廣陣地的功能定位運營工作,已接待觀眾4733人次,講解187場,在中俄兩國都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展覽館在傳承中俄友誼,促進中俄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中華認為,中俄間日漸活躍的民間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基礎,也是中俄文化交流事業蓬勃發展的可靠保證。中俄兩國民間文化交流近年來日漸活躍,雙方民眾彼此國家的文化都懷有濃厚的興趣。友城之間、專業協會之間、博物館之間、專業樂團之間、美術界的交流互動越來越頻繁,極大地繁榮了兩國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內涵,併為其注入強勁動力和新鮮活力。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持續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中俄民間交流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而繁榮發展的民間交流活動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俄羅斯多家劇院加入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這為陸續開啟的絲綢之路博物館、圖書館等聯盟吸收俄羅斯相關機構加入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與絲綢之路文化相關的展覽、演出、論壇、交易會、體育和藝術賽事在俄羅斯也廣泛展開。特別是2015年在莫斯科舉辦的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成為“一帶一路”主題下中俄民間交流的成功典範。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汪嘉波)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