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建設在東盟生根發芽(“一帶一路”互利互惠)

2017年04月18日 10:03:0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中央車站內,旅客從“安邦線”輕軌列車中走出。該列車由中國中車旗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生産,部分列車在馬來西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組裝調試。

  開欄的話

  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成為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途徑,各方積極參與推進的重要事業,為增進各國民眾福祉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本報推出“‘一帶一路’互利互惠”欄目,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互利互惠成果。

  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東南亞時倡議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時光荏苒,3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一呼而應者眾,得到東盟國家的高度支援,“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收穫豐碩果實,給當地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中國企業建立健全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提供了機遇。

  中企投資設廠讓原本以種植水果和橡膠為生的當地村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從2014年10月在泰中羅勇工業園啟動打樁,到2015年5月第一條半鋼子午線輪胎成功下線,再到次月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簡稱“中策泰國”)正式開業,泰國豐富的天然橡膠資源,與中國中策橡膠集團的成熟管理經驗和先進生産技術合作相得益彰。如今,中策橡膠集團的首家海外工廠在泰國經營得風生水起,成為泰中羅勇工業園區內佔地面積最大、投資力度最大、生産規模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

  距離中策泰國工廠所在地不過數百米處,坐落著羅勇府普洛瓦當縣馬楊彭村,中國企業投資設廠讓原本以種植水果和橡膠為生的村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馬楊彭村村長猜亞告訴本報記者:“我和村民們都非常高興。中策橡膠在這裡建廠帶動了我們村經濟的發展,為村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跟著中策橡膠一起進來的相關行業企業,也給村子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據中策泰國總經理陳華介紹,中策橡膠落戶泰國引發聯動效應,塑膠隔離膜、白炭黑、鋼絲簾線、模具加工、氧化鋅、工業油等10余家産業鏈企業相繼赴泰投資建廠。

  中策橡膠的泰國故事,只是“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東盟合作注入新活力的範例之一。在國際産能、互聯互通和産業園建設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互利合作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2017年1月5日,上海寶冶集團承建的馬中關丹産業園350萬噸鋼鐵項目煉鋼及連鑄工程煉鋼主廠房開挖,標誌著該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是馬中關丹産業園的首個入園項目,不僅將打造出東南亞第一條H型鋼生産線,而且還是馬來西亞政府加快現代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安排。

  2016年12月25日,中老鐵路全線開工儀式在寮國北部瑯勃拉邦舉行。中老鐵路項目對發展寮國社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擴大和提升中老兩國在經濟、貿易、投資、旅遊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增強中國—東盟自貿區內的經濟聯繫。

  2016年6月7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西港特區)慶祝百家企業入園,標誌著西港特區建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在這一基礎上,西港特區計劃再用3年時間,實現累計引入200家企業、全區年産值超過30億美元的目標。

  2016年5月12日,中國和緬甸合資投建的仰光達蓋達天然氣聯合迴圈電廠一期工程舉行奠基儀式。預計這一工程建成後,年最低發電量達7.2億千瓦時,可緩解仰光地區用電緊缺狀況。

  去年以來,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本報記者從中國商務部了解到,目前10個東盟國家中有7個擁有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泰中羅勇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徐根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引導中國製造業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有利於促進文化融合,發揮民間外交的作用。製造業能為當地創造就業,增加稅收,拉動經濟增長,有助於提升中國企業形象,真正實現與所在國的合作共贏。

  中國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實際需求

  在去年9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

  東盟是中國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優先方向。中國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基礎,又有中國—東盟對話合作20多年來打下的堅實基礎,更有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實際需求。

  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與東盟國家自身發展規劃,如越南的“兩廊一圈”、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對接更加深入。中國連續12年成為越南最大貿易夥伴,2016年以來,越中雙邊貿易總量迅速增長。柬埔寨商務部部長班守薩説,目前,中國是柬埔寨最大貿易夥伴和外資來源國,雙方在經貿投資、互聯互通、能源資源等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拓展,機場、港口、公路等一批基建項目陸續推進。

  “一帶一路”給中國和東盟國家帶來的發展機遇是相互的。中國企業投資東盟、佈局東盟,不僅帶動當地就業和經濟增長,同時也幫助中國企業建立健全本地區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提升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全球産業佈局中的地位。

  2016年12月28日,馬來西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總成車間內,安邦項目最後一節列車按照計劃成功落車,該公司年組裝落車突破100節大關,這也標誌著該公司生産製造能力再上新臺階。

  《菲律賓星報》專欄作家李天榮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製造業等領域具備優勢,菲律賓可以從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受益。

  “中國企業來到泰國,豐富了産業鏈和供應鏈,增強了兩國經濟的黏合度,尤其是我們園區的汽配業。”徐根羅説,中國汽車生産廠家投資泰國,實際上也是在為中國汽車整機廠赴泰投資打産業鏈上的前陣,為未來中國汽車品牌投資泰國逐漸形成商業生態圈做準備。

  “一帶一路”建設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正在東南亞地區生根發芽,內涵不斷豐富。過去兩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創建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自貿區升級談判全面結束。柬埔寨金邊王家大學國際研究系主任尼克佔達利認為,瀾湄合作是帶領區域發展前進的新的合作機制,已經成為南南合作實踐的典範,為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處理共用資源樹立了樣板。中國與東盟國家在電子商務、金融、中醫藥“走出去”等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不錯成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帶一路”已成為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中國與東盟本就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期待後勁十足的“一帶一路”建設繼續發力,續寫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新篇章。

  (本報曼谷4月17日電)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