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經濟增長勢頭能否保持?專家:還得靠“三大發動機”來拉動

2017年04月18日 09:01:0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透過一季度的“開門紅”,有的看到中國經濟進一步企穩向好的趨勢,有的認為中國將在中共十九大召開的“關鍵之年”輕鬆完成增長目標,也有的質疑這種上升勢頭究竟能保持多久。

  “我覺得一季度的數據一點都不意外。”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我們的一些政策在經濟層面正産生效果,比如過去一年我們國家進行供給側結構的各種改革,措施逐漸落實下去。我們之前提出去産能、去庫存之後,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經濟發展更趨於平衡。更重要的是,國家提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全面提升中國製造業水準,也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綜合上季度數據,經濟結構優化的趨勢更加明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初見成效。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繼續上升,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繼續增加,城鎮化率不斷上升。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收入增速和GDP的增速大致相當。

  談到為何中國“活力再現”時,韓國《每日經濟》17日舉了一個例子。文章稱,中國持續推動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機場、高鐵、地鐵等整體投資,隨之而來的是相關原材料和施工設備的熱銷。以挖掘機為例,去年下半年月均銷售量還在5000台左右徘徊,但今年2月銷售量達1.45萬台,3月更是2.13萬台。

  也有一些分析持謹慎態度,質疑回升態勢能否持續下去。英國《金融時報》在文中稱,中國經濟增長強勁,企業債務也水漲船高,信貸增長速度超過經濟增速的兩倍。中國的全部債務佔GDP的比重向著300%接近,主要集中于企業領域。康奈爾大學金融問題專家普拉塞德説:“中國GDP顯著增長掩蓋了日益上升的宏觀經濟緊張和金融系統壓力加大,不斷增加的公司杠桿以及樓市泡沫就是明證。”

  CNN17日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曾敦促中國大力應對企業債務水準高企問題。凱投宏觀經濟學家埃文斯—普理查德表示:“目前經濟發展勢頭很好,但保持這種增長勢頭很難,因為目前的增長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推動,而政府到一定時間點總要後退。”美國CNBC網站稱,目前為止,中國今年的數據基本樂觀,但分析師預計,隨著早期經濟刺激措施的影響開始消退以及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控制房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失去動力。

  對於各種問題,中國顯然有清醒的認識,並通過調控和不斷改革應對挑戰。李佐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挑戰。從拉動經濟的傳統“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來看,都存在不確定性。比如房地産投資在國家的限購限貸政策下肯定會減少;高房價對其他消費的擠兌作用還在持續,消費不會疲軟,但難有大增幅;美國的不確定因素等等。遠期看,經濟增長還要轉向主要依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來拉動。

  德國新聞電視臺稱,創紀錄的鋼鐵産量表明,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賴於“舊經濟”作為增長的發動機。中國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加強內需,加強創新等,不過改革仍需要時間。奧地利廣播電視公司稱,中國推動經濟增長的牌還有不少,中國的新特區——雄安新區就是一個例子。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李勇 李珍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 甄翔 張靜】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