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吳剛:為演好角色,看了不少領導開會視頻

2017年04月10日 09:43:37  來源:澎湃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專訪吳剛:為演好角色,看了不少領導開會的視頻

  十年前憑藉出演話劇《嘩變》摘得中國話劇最高獎“金獅獎”的演員吳剛,最近成了連他本人也“萬萬沒想到”的“網紅”。他在熱播反腐正劇《人民的名義》中出演的市委書記李達康,因為性格耿直講話火爆,被網友截圖做成“達康書記表情包”廣泛傳播,火的程度超過男主角陸毅,成為該劇第一紅人。

  微博上主動曬表情包,歡迎網友留言的吳剛表明他的態度。他並不反感觀眾以娛樂的方式解讀正劇,相反認為90後、95後、00後群體的年輕觀眾很了不起,他們用彈幕、表情包讓李達康,更重要的是讓這部劇成為“流量擔當”是件好事,説明觀眾的審美與時代的尺度在互相促進。

  與“小鮮肉”們依靠身材長相紅遍各個角落相比,可用“老臘肉”形容的吳剛,是用即使放在表情包裏,也能體現功底的表演征服網友。將出演話劇視為一輩子事業的他,自1985年出演話劇《蔡文姬》中的群眾至今,已在《天下第一樓》《茶館》《嘩變》等北京人藝多部經典話劇中充分磨礪過演技。

  舞臺上的摸爬滾打,讓吳剛在十年前開始接拍影視劇後,飾演的角色不分大小,皆能用“實力”無縫連接。電影《光榮的憤怒》《梅蘭芳》《白鹿原》《鐵人》,電視劇《潛伏》《十月圍城》等等作品,整體口碑有高有低,可是吳剛出演的人物皆令觀眾印象深刻,鮮有例外。

  “達康書記”的一夜走紅,對吳剛而言更像遲來的水到渠成。面對這份回報,吳剛心懷感激之外,也有遺憾,他希望李達康的戲份能再多些,讓他能有更為爽快酣暢的發揮。正因如此,談及《人民的名義》中想演的其他角色,吳剛首先想到戲份明顯更為吃重的侯亮平。

  【對話】

  換個播出平臺《人民的名義》應該同樣會火

  澎湃新聞:看到《人民的名義》劇本時有怎樣的第一反應?什麼最吸引你投入其中?

  吳剛:十年前,《至高利益》《國家公訴》《我主沉浮》等,都由周梅森老師根據自己的小説改編,並均有一定的影響力。這類作品近十年比較少見,是因為周老師一直在沉澱,封筆近十年。

  十年時間其實很短,但對一個作家來説,是比較長的。周老師沉澱十年拿出尺度很大的《人民的名義》,現在播得這樣火,證明了他的品牌價值和號召力,他“中國政治小説第一人”的地位很牢固,同時顯出時代的進步。觀眾喜歡《人民的名義》是有原因的,它涉足的反腐層面既廣又深。

  接這部戲時,不少朋友説筆觸太過犀利,讓我慎重考慮。但是我並沒有擔心。我擔心的事情梅森老師和李路導演都擔當了,他們要拿劇本去送審、找投資,這一過程經歷千難萬險。從梅森老師動筆開寫,到我們如期拍完交片,用了兩年時間。但周老師如果沒有長達十年的積澱,他不會下筆有神,我們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樣一部有厚度的、撞擊心靈的作品。

  澎湃新聞:如果這部劇的播出平臺從湖南衛視換到央視一套或者其他省級衛視,還會這麼火嗎?

  吳剛:問題應該不大吧。我覺得這樣一部尺度之大、人物之重,揭露諸多官場陰暗面的作品,代表著老百姓內心的渴望。他們想知道貪官們是怎麼腐敗,又是怎樣被繩之以法的。

  《人民的名義》如此火爆也説明瞭在尺度較大的政治題材作品面前,觀眾的審美也是可以非常高的。觀眾的判斷力極好,他們懂得分辨什麼是有品質的好劇,他們追捧這部劇,也是中國電視劇回歸正常渠道的開始吧,觀眾還是希望可以看到具有中國特色的好作品的。

  始料未及“達康書記”會得到如此猛烈的褒獎

  澎湃新聞:《人民的名義》在官員座次、稱呼、服裝等細節上被網友認為高度還原中國官場。接拍之前,你對“官場”以及“官員形象”,最直觀的認知是怎樣的?比起劇中其他話術高超的官員,留著寸頭的李達康“從頭開始”就“不一樣”。在塑造這個“與眾不同”的官員時,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吳剛:任何一部戲都要從頭開始。我也是從髮型著手,來塑造李達康。包括我在內的普通人與領導們的距離是非常遙遠的。從感官上來説,官員都是四平八穩城府很深,做事一板一眼,外在髮型則是比較規矩,不是背頭就是分頭。我想破破這一習慣,希望觀眾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官員。

  我提前三天進了劇組,跟造型師、導演一起商量,如何能讓李達康的形象看起來“不一樣”。我們連續試粧、試造型,開機前一天的晚上,敲定了寸頭髮型。化完粧一看,李達康在我心裏有點活起來的意思了,我才比較踏實。化粧造型是人物創造的開始,挺關鍵的,寸頭説服我相信自己能成功變成李達康。

  為了捕捉到李達康生動的舉止,我真的下了很多功夫。我看了大量全國各級領導開會、走訪基層的視頻,找到不少對我有滋養的資料。我就是多看、多感受他們的言行,這樣在我創造人物時,就猶如“吸氧”,能讓我儘快縮短與市委書記的距離,更精準地拿捏角色。

  澎湃新聞:看的視頻裏包括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嗎?

  吳剛:這部電影我還真沒看。其實特別遺憾,小剛導演一直約我參演這部電影,可是因為我在拍別的戲,跟它擦肩而過。

  澎湃新聞:觀眾喜歡李達康的根本原因你認為是什麼?對於粉絲們的熱情,有感到意外或者不習慣嗎?

  吳剛:觀眾或粉絲們追捧《人民的名義》,褒獎李達康,我非常高興。但是我沒想到,這種褒獎來得如此猛烈。觀眾為何喜歡李達康?這個人物最大的特點是“真”。他是真實的,也發脾氣。老百姓喜歡什麼樣的官?能為他們辦實事的,就是他們心中的“好官”。李達康就是這樣的官,他無論面對誰,該生氣就生氣,甚至破口大罵。他為了什麼?把事做好。

  這是領導與老百姓的層面,往小裏説,我和你當哥們來交,你真的為我全心全意,我能不感動嗎?我一定是感動和喜歡的!觀眾也是如此。他們喜歡這部作品,喜歡李達康,説明他就是一個拋棄一切,為老百姓幹活、幹好活,讓老百姓舒心的“好官”。觀眾喜歡他是覺得這個人物“真”,發自內心的“真”。

  澎湃新聞:李達康就是你心中的“好官”標準?這麼説是否算提前劇透?現在網友在猜這部劇的“終極大BOSS”,李達康是頭號嫌疑,現在是可以把他排除了?

  吳剛:我心中的“好官”一定是為人民服務的。至於劇透,一定要請觀眾朋友們,讀者朋友們去追劇。55集長著呢,邊看邊猜才有意思。

  澎湃新聞:這不是你第一次演官,你演過《光榮的憤怒》裏沒有話語權特別底層的村支書,《潛伏》中軍統天津站站長陸橋山,處理這些職權千差萬別的官員角色,有哪些訣竅?以後會演更多不同職權的官員嗎?

  吳剛:村支書、軍統戰站長和市委書記之間,級別上有著天壤之別,他們説的話,肯定是不一樣的,人物身處的時代背景以及性格等等也是不一樣的。諸多的不一樣,形成了《光榮的憤怒》裏的葉光榮、《潛伏》裏的陸橋山和《人民的名義》裏的李達康的不一樣。

  以後會不會演更多的官員,還很難講。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再有能夠打動我的官員角色。如果能打動我,我一定會演。

  如果能演其他角色,最希望嘗試侯亮平

  澎湃新聞:除了李達康,這部劇裏有沒有其他特別想嘗試的角色?

  吳剛:我想嘗試的角色有很多,比如陸毅演的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我也喜歡演,但是導演覺得陸毅演合適,那也只能他演。其他官員我也想演,因為沒有演過。裏面所有的領導層,這是接觸最大最多的一次。對我來説沒有出演的角色都有挑戰性,我都想嘗試。

  澎湃新聞:説到陸毅,網友對他在劇中的表現評價是“有些輕佻不太穩重”,你怎麼看?

  吳剛:陸毅演得挺好的,非常好,真的挺好的。侯亮平這個人物不好演,他身上有很多功能性的成分,必須要是陸毅那樣的演法,他演得真的非常好。換作別的演員,可能演不出他的味道。包括導演在內,我們大家都覺得侯亮平非常合適陸毅。如果導演覺得不合適,肯定會説“吳剛你來演”,對吧?既然合適,那就是對的。

  澎湃新聞:你和夫人岳秀清在電視劇《全家福》《無名者》,電影《不怕賊惦記》中都演過夫妻檔,這回再在《人民的名義》裏演夫妻,是否已經很放鬆了?你們會不會像劇中的侯亮平一樣把工作帶回家,收工後飯桌上討論演技與劇本?

  吳剛:跟她演戲還是挺放鬆的,比較收。我們不需要額外討論,一個眼神、一個舉止,我們彼此都能知道對方要幹嘛。這就是夫妻的默契。有時候與第一次合作的演員演對手戲,會比較生疏,一旦生疏,觀眾就會看見。我和她不會。

  澎湃新聞:除了你太太,劇中飾演沙瑞金的張豐毅,你們以前也合作過電影《白鹿原》,套用網友的“沙李CP”,你們那時是“白鹿CP”,你怎麼理解CP?如何評價兩人的合作?

  吳剛:跟豐毅再合作真的特別開心。我們倆在演《白鹿原》時,一起生活過半年,那個戲拍得挺辛苦的。這回《人民的名義》我聽説他要來時,就挺高興,因為從他身上能夠學到很多東西。我們倆的對手戲也多,他是省委書記,我是他的手下,我們倆能夠合作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每次見面都會拿齣劇本對詞,對到臺詞能夠下意識地在嘴裏流淌。如果你私下做了很多功課,拍戲時就會暢通無阻。至於CP,這個概念實在太大,這兒就不説了。

  澎湃新聞:劇中印象比較深的是哪一場戲?有沒有遺憾之處?

  吳剛:前幾集事剛一齣丁義珍跑了,為此“我”大罵手下的人,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懶政學習班”痛罵貪官的戲,是我18分鐘的個人獨白,我也覺得挺過癮的。遺憾就是李達康的戲份太少了,再多一點就好了。

  澎湃新聞:這段獨白可以一窺你的舞臺劇功底。現在李達康這麼火,話劇舞臺上會不會越來越少見你的身影?

  吳剛:話劇是我一生的事業。我把北京人藝當家,所以話劇我會一直演下去的。事實上每年我都在演話劇,去年演了《茶館》和《嘩變》,今年6月建院65週年時,我還會演《茶館》。無論我在外面有多少影視劇要拍,假如院裏有需要,我都會趕回來,院裏的工作必須要完成。

  這幾年我也一直在尋找好的原創話劇劇本,希望能儘快排到議事日程上來。經典改編劇本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院裏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很想演些新鮮的原創話劇。

  很享受“達康書記表情包”,網友都很了不起

  澎湃新聞:這部劇廣受年輕觀眾,尤其90後、00後的關注和喜愛,是不是也沒預想到?該劇對年輕觀眾來説,最大的吸引力和價值在哪?

  吳剛:《人民的名義》播出至今,得到觀眾們尤其90後、95後、00後群體如此的喜歡,是我沒有想到的,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説明瞭他們觀劇的品味和對事物的判斷,是非常的了得。他們用娛樂的方式解讀正劇,這點特別好。還有各種彈幕,是一種新的現代的觀劇方式。觀眾把他們對劇的喜歡第一時間表達出來,就跟舞臺劇演員在臺上跟觀眾互動是一樣的,它的魅力非常大。

  現在的觀演觀念真的已經有所改變,彈幕之外,粉絲看過戲把你所有的表情做成各種包在網上和其他人共用,這種快樂的分享,真的非常有意思。

  澎湃新聞:看來你挺喜歡網友做的“達康書記表情包”的。這些表情包生活中有沒有用過?最喜歡哪一個?

  吳剛:網友都是高人,做的表情包真是太棒了,不得了!你想他們要一幀一幀地把李達康的表情都給截取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是一項工程啊。我看完之後真的非常感動,特別好,捕捉到我對這個人物各種瞬間的演繹。看到網友做的表情包,我好像又回到了當時拍戲的種種場景裏。我發微博那張“你要跟我説什麼,説”的表情圖,並不代表我最喜歡它,事實上所有的表情包我都特喜歡,因為全不一樣,每個都特別好,全是網友用心做的。

  澎湃新聞:那條微博下面已經有了八萬多條留言或評論,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吳剛:這些評論都挺好的,他們看懂了戲。比如“達康書記絕對該劇萌值第一擔當”,這個評論真是太大了。還有“達康書記別低頭,GDP會掉”,所以得抬起頭來。

  澎湃新聞:還有網友説你像沈騰、李銳、裏斯謝爾史密斯,你覺得外形上跟上面幾位誰最接近?

  吳剛:他們説我像這個又像那個,但是全世界只有一張吳剛的臉。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