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媒體:這時候派航母來朝鮮半島 美國嚇唬誰呢

2017年04月10日 06:58:56  來源:俠客島號
字號:    

  來源:俠客島 公眾號

  原標題:這時候派航母來朝鮮半島 美國嚇唬誰呢?

昨天的推送中(【解局】首次習特會,這四字最為要害),島叔説過,敘利亞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日後更精彩。

  昨天的推送中([解局]首次習特會,這四字最為要害),島叔説過,敘利亞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日後更精彩。

  今天發生的事就印證了島叔的話,讓島叔覺得“現世報”來的有點快。

  牽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地時間8日報道説,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編隊正再一次向朝鮮半島附近開來。原本3月份,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參加了代號“鷂鷹”的韓美聯合軍演,演習結束後計劃南下澳大利亞進行訪問。結果,朝鮮5日再次進行一次彈道導彈實驗,美國為回應朝鮮這一系列行動應,臨時調整計劃讓原本已經抵達新加坡的卡爾文森打擊編隊4月8日離開新加坡,掉頭北上。

  美國ABC廣播公司在7日報道中,援引了多名情報機關及軍方高層消息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議重新讓駐韓美軍配備核武器。

  當然了,地球另一邊敘利亞戰場上發生的事情,即便只是美國的一次“表態”,也絕不僅有全球性新聞轟動效果,而是“蝴蝶效應”般對朝鮮半島事態有所牽動。

  朝中社8日報道,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當天強烈譴責美國空襲敘利亞,認為這一行為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略,並表示朝鮮不會被美國所謂的“警告性”行動嚇倒。敘利亞事態再次讓朝鮮深刻意識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抵抗帝國主義侵略、守衛自己的國家。目前尚不知道,朝鮮在未來一段時間是否仍然會按照老套路繼續搞武器試驗,但是朝鮮半島的局勢確是真的再次出現了“層層加碼”的老套路。

  變化

  就在“海湖莊園會談”進行的幾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公開表態,説美國很可能自己採取行動“解決朝鮮問題”。在隨後的會談中,中美兩國國家元首關於朝鮮半島方面進行了認真討論和交換意見。王毅外長透露,雙方確認“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同意就半島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會後答記者問時表示,中美雙方聚焦之前關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的承諾,“……特朗普總統向習主席表明,如果美國採取其他措施的話,他對來自習主席和中國的任何想法都表示歡迎,同時我們也很樂意與他們合作,但我們理解這會給他們製造難題和挑戰,而如果中國不能就此與我們密切合作的話,我們也將會、而且也正在為自尋出路做準備。”

  不過會後,特朗普立馬就讓航母打擊群掉頭回來威懾朝鮮,恐怕並不是一種讓緊張局勢“降溫”的舉動,而是自説自話的“自尋出路”。很顯然,美國目前的行為跟自己的表態是有些許差異的。往回看,中方原本就敘利亞問題做出了許多的努力,且美國國務卿在會談前4天還表示“巴沙爾的去留問題交給敘利亞人民決定”云云,這與特朗普在中美會談期間溜出來下令發動對敘利亞打擊,形成明顯對比。

  説真的,不光是特朗普在跟習主席的會談前後許多問題的言行有差距,就是在競選前後跟俄羅斯的關係上態度差別也不小吧?大家滿心以為美俄會在敘利亞問題上達成妥協,優先解決ISIS問題,結果一頓導彈下去氣得俄羅斯把協調在敘利亞兩國空軍行動的熱線都掐了。

鞏固

  鞏固

  為什麼特朗普會這麼做?島叔認為這是他出於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以前島叔就説過,作為一個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一切的對外政策都是其內政的延伸部分,大抵如此。如今特朗普執政百日將近,雖然十分努力的在踐行自己的競選諾言,可是卻受制于紛雜的政治鬥爭以至於步履維艱,不僅僅若干重要內政政策沒有推行下去,反而“通俄”的風波愈演愈烈。他現在非常迫切的需要一個,甚至若干個外交上的勝利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目前,對美國來説,中俄恐怕是再也不能放開手腳進行戰略圍堵或者擠壓的對象。直接跟這種巨型國家較量,耗費究竟如何很難説,但是島叔可以保證這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今天的美國如果還把海量金錢用於這上,那麼特朗普所有的內政宏偉願景恐怕都要變成徹底的笑話,屆時他是否還能坐穩總統大位就是個問題了。

  而如果特朗普精明的在敘利亞和朝鮮問題上贏得一定的主動,那麼則更可能得到一點物美價廉的“勝利”。當然了,真的踏平不喜歡的對手未必能實現自己的目的,反而可能掉進深坑裏,畢竟,美國吃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教訓,還是很深刻的。因此這幾天的事情説驚險也沒啥驚險的,從美國一輪打出59枚戰斧,後續卻沒有大規模臨空繼續“清掃”巴沙爾政府軍的目標可看出,這就是一種“撬動”而已。

  説到朝鮮顯然會更複雜一點,畢竟朝鮮不是巴沙爾政權。面對孤立和制裁,朝鮮保持了基本軍事實力完整,尤其是有著足夠的“還手”能力。而美國目前東亞地區的軍事實力,算上日韓也不夠形成“一擊必殺”的打擊能力,只要給朝鮮留下一絲還手能力,會發生什麼呢?大家可以盡情想像。只是如此重大的戰爭決定,無論如何不會建立在賭博的基礎上,尤其是當籌碼的一邊是韓國,日本的一部分和東亞地區的美軍駐軍。即便特朗普本人嗜賭,韓國和日本會跟嗎?

  底線

  但是如果把卡爾文森打擊群的重返動作,僅僅理解為“嚇唬”,顯然也是不對的。朝鮮的舉動正在一步步的逼近美國的底線,如果真的到了美國也感受到今天韓國和日本一樣的威脅時候,不顧盟國利益進行單邊行動也是一種合理的假設。

  別忘了,東亞地區的美軍還可以指望密集的部署“宙斯盾”驅逐艦、薩德系統(不要談其色變,也千萬別小看他的野戰流動性)和愛國者系統。三層反導之下,再結合事先進行的必要疏散,也許美軍的損失就能被壓縮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只是那時候,美軍發動打擊絕對沒有任何可能是“有限”的或者“斬首”,而是不顧一切的進行摧毀朝鮮政權為目標的全面進攻。屆時受害者列表依據程度依次為:朝鮮、韓國、日本、中國和美國。

  所以在未來的朝鮮半島問題上,中美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程度利益衝突,當然在其他方面也會出現摩擦。不過中美兩國的政界對於此事有清醒的認識。昨天島叔説過,中美這次元首會面把“危機管控”列為最優先的議題,表達了在全球範圍內的“合作”意願。這一成果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甚至可以説是很豐碩。

  當然,有了“危機管控”機制和中美合作意願並非就能讓兩國就此風平浪靜,剛才説的朝鮮問題還是會讓我們面臨挑戰。未來,我們還會看見更多的中美合作,同時美國也會努力地不斷搞一些“小動作”去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什麼匯率操縱問題,利用國內法搞“第三方制裁”來坑中國企業等等,都是可能一一上演。

  可能有人會問,一邊談“合作”,另一邊又製造“摩擦”,矛盾嗎?還是在掩飾會談不夠成功?都不是!

  中美之間,“合作”是目標,一種雙贏的目標,也是雙方的意願;但是現實中兩國的利益有衝突,會發生摩擦,存在戰略分歧需要協調,這是現實。

  政治運作的規則就是,意願和現實不能混為一談,如果能夠在一個有效的框架內(嗯,總算有了“危機管控”),兩國通過互相作用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最後實現合作,那麼就是成功。借用老一輩的詞彙就叫做“有鬥爭有團結,以鬥爭求團結”,要做到“鬥”而不“破”。

  所以説,這個時間點上,美國航母又來了,非常不厚道。但是我們別失望,更別害怕,這才是常態,見招拆招吧,拆得合適了,中美之間就又“合作”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