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美元首會晤 臺媒稱“聯美制中”已完全不可能

2017年04月10日 06:37:57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原標題:中美元首會晤深化兩國關係 臺媒:“聯美制中”已不可能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中美領導人會晤結束,島內輿論普遍認為,中美關係在會晤後已有深化發展的勢頭。中央日報網路報9日稱,“我們可以在美國的一中政策下,呼籲美國信守與臺灣關係法及對臺灣的六項保證,但若想聯美制中,是完全不可能的”。

  臺灣《中國時報》9日這樣形容“習特會”後蔡英文當局的反應:雖然大陸外長王毅表明大陸向美國提到一個中國並重申三個公報,但沒有新論述,美國總統特朗普看來也未拿臺灣當“交易”,“政府部門及綠營總算鬆口氣”。“總統府”稱,“國安團隊”預先做好事前準備,預防各種不利,會晤結果和臺灣推演的一樣,沒有意外,“臺美零意外,這是我們所樂見的”;而美國國會與智庫各界友人在過去以來不斷為臺灣發聲,包括在各種場合一再強調“與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之重要性,對此臺灣再次表達感謝。臺“外交部”稱,美國與中國大陸之軍事交流及建立雙方互信機制,是美國政府近年來持續推動的政策,相關情勢臺灣素有了解,美方可能最快一週內向臺駐美代表處進行簡報。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羅致政稱,大陸對兩岸只是重新表述,且美方並無特別響應,或可能響應不痛不癢,“這也代表臺灣問題非重要議題,應沒有交換、掛鉤動作”。但他同時也談到,特朗普允諾年內訪大陸,二度會面必然會要求具體成果,屆時臺灣恐面臨真正挑戰。前“副總統”呂秀蓮9日稱,“習特會”未把臺灣問題列為主菜,臺灣人總算可以喘一口氣。“時代力量”黨團總召集人徐永明也稱,臺灣問題並沒有浮上臺面,但還要持續觀察,最重要的是美國下階段對臺灣軍售的項目,“臺灣也不用自己嚇自己”。

  此外,外交部長王毅在介紹“習特會”時表示,中方重申了在臺灣、涉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希望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一個中國政策基礎上予以妥善處理,防止中美關係受到干擾。臺灣陸委會回應稱,這不能代表臺灣的主張,也沒有正視兩岸的現實。前“交通部長”葉匡時為此向蔡英文喊話稱,臺當局能否講清楚臺灣主張是什麼?究竟有沒有一中?有臺灣網民嘲諷説,“蔡氏風格,除了要勞工自立自強以外,有説清楚了什麼嗎?要蔡政府講清楚當前的臺灣主張,真的太強人所難了”。還有人説,“自己的現行一中憲法架構都不遵守,也不敢依照自己吹噓的臺獨理念修憲制憲,卻整天眼巴巴希望人家承認獨立,是天底下最本末倒置的愚人笑話”。

  島內其他陣營似乎沒這麼樂觀。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中美有能力打貿易戰,但臺灣打不起,應儘量避免成為美國棋子。新黨主席郁慕明稱,綠營最主要的反應是“臺灣沒有被拿出來談”,所以“臺灣過關了”,這種心理,既是僥倖,更是自卑。前不久他們剛為了特朗普接聽蔡英文電話大肆慶賀,“如今竟落到‘只要不談臺灣,就是好事’的阿Q心態?”郁慕明説,這種前後矛盾充分反映出大陸的戰略和臺灣的戰術,層次已是天壤之別。“習特會”不談臺灣,因為臺灣根本不夠格作為中美兩國的戰略問題,臺灣問題不放在臺面上,而是臺面下,綠營根本不應該得意。《中國時報》9日還援引大陸學者的話透露, 雖然臺面上雙方未明説,但特朗普重申一中政策,也十分清楚大陸對臺灣問題的高度重視。文章回顧稱,去年12月蔡英文與特朗普通電話,特朗普還發文質疑美國為何要受一中政策的約束。但經多次溝通後,今年2月特朗普與大陸領導人通話,白宮發出的新聞稿顯示,“特朗普同意信守一個中國政策”。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直言,這次“習特會”,大陸是大贏家。

  《旺報》9日評論稱,兩岸關係好,中美無從見縫插針,臺灣可在安全上得到美國保障的同時,在經濟上也能分享到大陸發展紅利;但若只有中美關係好,兩岸不好,臺灣問題變成不是問題,中美談判時不再顧及臺灣,只會讓臺灣更加邊緣化。該報同時提到,下半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蔡當局如何把握答卷最後時間,營造有利的兩岸關係,而不錯失先機,考驗其智慧。《聯合報》的社論説,美國回到傳統的一個中國政策,令北京滿意,對臺灣未必不利。大陸擔心的是美國在幕後支援“臺獨”,但只要有美國承諾,大陸有信心處理兩岸關係,而只要大陸有信心,臺灣也不要輕易跨紅線並有積極作為,兩岸關係或許有機會由谷底回升。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