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申博”之後上海又一次申辦世界性活動,今年10月見分曉

2017年03月30日 10:44:58  來源:解放網
字號: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全國的體育熱潮提升到了新高度,此次申辦“技能奧林匹克”,人們也期待,能夠像弘揚奧運精神一樣,弘揚工匠精神。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見習記者 吳頔

  有著“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美譽的世界技能大賽,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目前,我國正積極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並決定將上海作為承辦城市。今年10月,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世界技能組織全體成員大會上,將進行申辦陳述和投票表決,最終確定主辦權歸屬。這是繼“申博”之後,上海參與的又一場世界性活動的申辦“戰役”。

  中國參賽三屆共獲5金8銀7銅

  如果説一個國家在奧運會上獎牌數,反映的是該國家的體育實力,那麼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的成績,代表的則是技能發展水準、製造業實力水準。

  説到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賽的歷史,要追溯到60多年前。1946年,西班牙國內技術工人大量短缺,為應付這一困境,時任西班牙青年組織總幹事何塞奧拉索(Jose Olaso)萌生以職業技能競賽吸引年輕人接受職業教育的想法,激發更多的年輕人及他們的父母、老師、僱主對於技能學習的熱情。受這一靈感啟發,西班牙于1947年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

  隨後經過一系列努力,西班牙與葡萄牙創立了世界技能組織的前身——“國際職業技能訓練組織”,同年,兩國攜手在西班牙伊比利亞舉辦了第一屆世界技能大賽。起初,賽事的規模並不大,只有來自兩國的12名青年參加。隨後,不少國家紛紛加入,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膚色的選手紛紛登上世界技能大賽的舞臺,賽事規模日益壯大,時至今日,已發展為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

  1950年——1972年,世界技能大賽每年舉辦一屆,自1972年起改為每兩年舉辦一屆,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43屆。歷屆大賽以在歐洲舉辦為主,亞洲僅舉辦過4屆。

  世界技能大賽是青年人展示技能的舞臺,除了少數項目年齡上限為25周歲,絕大多數項目的參賽者,都要求年齡在22周歲以下,以促進青年勞動者職業技能的提升,促進世界各國家和地區在職業技能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和職業技能的推廣。

  目前,世界技能大賽共設置結構與建築技術、製造與工程技術、資訊與通信技術、創意藝術與時尚、社會與個人服務、運輸與物流等六大類50個左右的比賽項目,其中,既有飛機維修、移動機器人、數控銑這些看上去“高精尖”的比賽項目,也有平日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技能比拼,比如烘焙、美發、花藝、網站設計等。

  201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代表中國政府申請並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組織。之後,我國于2011年、2013年、2015年連續參加了3屆世界技能大賽,累計取得5枚金牌、8枚銀牌、7枚銅牌和29個優勝獎的優異成績。

  2015年8月在巴西聖保羅舉辦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國獲得5枚金牌、6枚銀牌、4枚銅牌和11個優勝獎,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創造了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來的最好成績。當年8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接見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並座談時,提出我國可積極考慮申辦一屆世界技能大賽。

  期待借“技能奧林匹克”弘揚“工匠精神”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全國的體育熱潮提升到了新高度,此次申辦“技能奧林匹克”,人們也期待,能夠像弘揚奧運精神一樣,弘揚工匠精神。

  “奧運申辦成功之後,每個人都像關心自己家的事情一樣關心奧運,關心體育。”在2015年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銀牌的上海高技能人才張淑萍希望,申辦世界技能大賽,也能在社會形成一個更加有利於技能人才發展、弘揚工匠精神的積極氛圍。

  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中規模最大、實踐能力最強的一支隊伍。近年來,技能人才隊伍規模日益壯大,截至2015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達1.65億,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萬人,政策措施也不斷完善,國家加大了技能人才表彰激勵力度,“工匠精神”漸入人心,“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不過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發展總體水準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仍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從總量和結構看,我國技能勞動者僅佔就業人員的21.3%,高技能人才數量還不足6%,總量嚴重不足,結構問題突出,人才斷檔現象嚴重。從體制機制看,高技能人才培養投入總體不足,培養培訓機構能力建設滯後,個人發展存在渠道窄、待遇偏低等問題。從社會氛圍看,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説起來都認為很重要,現實生活中又離不開,可打心眼裏卻瞧不上”,很少有家長心甘情願地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技工院校,如今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實訓中心擔任教師的張淑萍,對此也深有感觸。

  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人才是根本。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部分,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高技能人才在企業技術創新鏈中是重要的一環,他們通常工作在生産、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産品的品質和生産的效率。

  “只有一流的的技術工人隊伍,才能夠真正將一流的設計和工藝轉變為一流的産品。”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懌認為,很多在實驗室裏實現理論建模、試驗的新技術之所以不能成功地跨過中試這個門檻,很大程度上與缺乏工藝嫺熟的高技能人才有密切關聯。

  根據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兩步走”的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第二步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2021年,正是實現第一步戰略目標,開啟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關鍵節點。

  在這個時間點舉辦世界技能大賽,讓代表世界最高技能水準的選手齊聚上海,一方面將促進我們的企業技術標準與世界先進水準接軌,提高我們産品和服務的技術水準。更重要的是通過卓越技能的比拼、展示,鼓舞更多的企業、技能勞動者提升技能水準,形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為2030年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戰略保障和支撐。在汪懌看來,上海建設科創中心建設,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科學家的專業精神和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三者缺一不可。

  上海VS巴塞爾,花落誰家?

  從世界技能組織發佈的資訊來看,目前提出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家是中國和瑞士,兩國推出的承辦城市分別為上海和巴塞爾。

  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勞力士、萬國……提到中歐國家瑞士,不少人立馬就會想到這些響噹噹的手錶品牌,和世界聞名的“瑞士軍刀”。“瑞士製造”在人們眼中,是“品質”的代名詞。

  鐘錶業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業,作為世界最大的鐘錶生産國之一,瑞士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鐘錶品牌,以鐘錶業為代表的精細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産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0%。製造業則是瑞士最重要的産業,以生産專業化學製品、藥品及醫療産品、科學精密測量儀器、樂器為主。精緻的産品與發達的工業,折射出的是瑞士高技能人才豐厚資源儲備。

  瑞士是傳統技能強國,作為瑞士選擇的承辦城市,巴塞爾是世界著名的會展之都,也是瑞士的化工之都,醫藥和化學工業的大企業構成了其經濟的支柱。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團都集中在巴塞爾,以知名藥業公司諾華藥業和霍夫曼羅氏集團為首的瑞士最大的藥品公司總部都設於此。

  “我們非常尊重對手,巴塞爾實力強勁,曾舉辦過三次世界技能大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趙祝平説。不過他表示,對申辦“充滿信心”,“當然,我們也有優勢。上海的辦賽能力毋庸置疑。”

  曾成功舉辦過2001年APEC峰會、2007年世界特奧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4年亞信峰會的上海,這些年積累了豐富的舉辦大型賽事、會議、活動的經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上海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對上海作為承辦城市表示了高度認可:“上海市作為承辦城市,一定有利於我國成功申辦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他表示,上海處於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國際化程度高,現有大型會展中心和場館設施先進,大型國際活動組織經驗和國際人才儲備比較豐富,交通、通訊、環境、衛生、安全、接待等保障條件較好,擁有發達的國際航空運輸和充足的專業人力資源等基本條件,符合世界技能組織要求。2016年,上海圓滿完成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15個項目的全國集中選拔賽任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積累了組織大型技能競賽活動的經驗。

  由於50多個比賽項目都在同一場館內同時進行,世界技能大賽對場地也有著一定要求,需要10-15萬平方米的大型場館來承辦。在這方面,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會展場館,完全可滿足世賽比賽需求。而按照目前計劃,開幕式場館將選擇曾成功舉辦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開閉幕式的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閉幕式則將選擇東方體育中心舉辦,兩座場館的座席數都是18000座,是舉辦世界技能大賽開、閉幕式的理想場館。

  中國需要世賽,世賽同時也需要中國。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近2億技能勞動者,在我國舉辦世界技能大賽,將使世界技能組織和世界技能大賽的影響力得到充分放大,這也符合世界技能組織的發展需求。同時,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過去30多年,形成了一套技能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這些經驗更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在我國舉辦世界技能大賽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欠發達國家提升技能發展水準有重要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