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民日報刊文批“好人主義”:説到底是"官僚主義"

2017年03月21日 09:15:0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算清違心誇讚的成本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結束後,一位幹部深有感觸地説:“違心的誇讚,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實際上是需要成本的,自己的人品也蒙上了污點;對同志出於公心善意的批評,對方可能臉上挂不住,卻是對同志真講情誼、真負責任,反倒有成就感。”

  哲人有言:“做好人容易,做正直的人卻難。”逢人只挑好話説,動不動就違心誇讚,在智者眼中從來都是一種拙劣品行。孔子以“鄉願,德之賊也”批判那些老好人。孟子認為這種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表面上看是個對別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實則混淆是非善惡,不抵制壞人壞事。那位幹部的“人品成本論”,省悟到違心誇讚付出的品德成本,揭示出好人主義違背黨性修養、將黨員身份庸俗化的實質。

  違心誇讚以人情世故為第一選擇,還給黨的肌體健康徒增風氣成本。做了“好人”,就會丟了“主義”。毛澤東同志曾為好人主義畫像:“因為是熟人、同鄉、同學、知心朋友、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對,也不同他們作原則上的爭論,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親熱。或者輕描淡寫地説一頓,不作徹底解決,保持一團和氣”。以當老好人為樂事,把黨性原則、立場、制度、紀律、規矩丟在一邊,這樣的結果,不僅會使黨內政治生活變得隨意化、平淡化、庸俗化,還會掩護和縱容黨內不良風氣和錯誤言行,使黨組織解決自身矛盾、促進團結進步的能力大大減弱。

  好人主義貌似對人友好,其實誤己誤人又誤黨。魯迅先生在《罵殺與捧殺》文中犀利地寫道:“批評的失了威力,由於‘亂’,甚而至於‘亂’到和事實相反,這底細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時也就相反了。所以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多。”不被捧殺,正需要防範好人主義。許多幹部剛開始犯錯誤時,如果有人及時拉拉袖子、扯扯耳朵,繼而紅紅臉、出出汗,就不至於滑入錯誤深淵。

  好人主義,説到底是一種官僚主義。在封建官僚體制下,同朝為官意味著只有保持一團和氣,才能結成同進退、共榮辱的利益共同體。好人主義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關鍵就因為它被許多人視作仕途暢達的不二法門。黨內政治生活不是好人主義的俱樂部,黨員彼此之間也不是“你好我好”的同路人。像明哲保身、遇事皆好這樣的庸俗哲學、虛偽之風,一方面需要令行禁止,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另一方面也需要營造嚴肅認真的批評氛圍、清爽明朗的同志關係,用健康正派的新風滌蕩政治空氣。

  “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夠用好,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這樣強調。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敢於講真話、道實情、提意見,使黨內政治生活的規矩嚴起來、習慣立起來,我們就能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朱海豹)

[責任編輯:韓靜]